信使趕忙取出懷中的一封書信,高舉過頭,恭敬地答道:“小人乃是奉公子吳應麒之命,特來給世子送上此封書信。”
話音未落,隻聽那門內傳來一聲低喝:“快些進來……”
緊接著,還未待信使完全踏入門檻,身後的大門便已被重重地合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仿佛這關門之聲,也將外界的喧囂與紛擾一並隔絕在了門外。
吳應熊仔仔細細地將書信讀完之後,抬起頭來,目光銳利地看向信使,沉聲問道:“應麒還有沒有交代其他什麼事情?”
那信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啟稟世子,並沒有更多的話語了。”
吳應熊微微頷首,表示了解,接著囑咐道:“好吧,既如此,你此番回去路途遙遠,務必小心謹慎,早去早回。記得轉告應麒,叫他放心,大哥我在京城自會拿捏分寸,定然不會出任何差錯的。”
待到信使離去之後,吳應熊獨自一人留在書房之中。
他踱步到書桌前,緩緩坐下,再次拿起那封書信,開始反反複複、仔仔細細地端詳起來。
然而,無論他怎樣審視,都未能從這字裡行間察覺到哪怕一星半點的異樣之處。
要知道,這封看似平常的書信實際上乃是出自方光琛之手。
此人以吳應麒的語氣和口吻,詳儘地向吳應熊描述了雲南當下的局勢,同時也透露了其父王吳三桂正緊鑼密鼓籌備起兵造反一事。
信中的內容可謂是驚心動魄,其中著重提到,希望吳應熊能夠儘快安排一個與自己容貌相似之人作為替身,然後火速趕回雲南。
因為如今康熙皇帝已然下定決心,若吳三桂膽敢舉兵叛亂,便會毫不留情,即便是親眷也絕不姑息。
如此一來,身在京城的吳應熊很有可能會淪為康熙手中的人質。
不過,這一切行動的關鍵在於必須做到神不知鬼不覺,絕對不能讓康熙有所察覺。
要不然,吳三桂苦心經營長達二十年之久的起兵計劃必將化為泡影,所有的努力都會在頃刻間付諸東流。
麵對眼前如此棘手的狀況,吳應熊苦思冥想了一整天,心中始終糾結萬分,完全拿不定主意究竟是否應該提前出逃。
然而,他心裡非常清楚,這件事情非同小可,關係極為重大,絕不能輕率地做出逃離京城這個決定。
即便能夠僥幸逃出京城那又怎樣呢?
要知道,當今聖上康熙隻需頒布一道聖旨,自己恐怕依然難以逃脫追捕。
到那個時候,不但無法成功脫身,反而極有可能會因為魯莽行事,而壞了父親吳三桂精心策劃的大計。
就在吳應熊陷入沉思之際,突然間,門外傳來了管家急切的聲音:“世子,馬寶將軍到訪。”
“馬寶?”吳應熊微微一愣,隨即歪著腦袋開始思索起來。
過了片刻,他像是想起了什麼似的,連忙吩咐道:“快快有請馬寶將軍來書房相見。”
原來,這馬寶乃是吳三桂手下的心腹愛將,與吳家淵源頗深,吳應熊自幼時起便已熟識此人。
不多時,隻見一個身材魁梧、神情威武的男子大步走進了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