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完一通後,他猛地抄起麵前桌上的一碗烈酒,仰頭痛飲而下,碗底朝上時甚至還有幾滴酒水,順著他粗壯的脖頸流淌下來。
緊接著,他隨意地抬起袖子往嘴上一抹,將嘴角殘留的酒漬擦拭乾淨,然後轉頭看向一旁坐著的另一個人,粗聲粗氣地說道:
“蘇老三,咋回事兒呀?聽你這話裡話外的意思,難不成你還想著要回到那個遼東那兔子都不拉屎的破地方去?”
被稱作蘇老三的那人聞言,當即狠狠地啐了一口,憤憤不平地回道:
“呸!老子的爹娘當年可都是慘死在了滿人的刀下,就剩我這麼個孤家寡人,我還回去乾啥子喲?現如今呐,我在這雲南之地過得那可是有滋有味,吃穿不愁的。我的小孫兒都會自己爬上牆頭玩耍咯,我才沒那份閒心跑回那窮鄉僻壤的地方去嘞!”
這時,旁邊有人附和道:“可不是嘛,蘇老三如今都已經六十好幾歲啦,頭發都變得跟雪一樣白嘍。而且他家那倆大兒子都在王爺的軍營裡頭當差,小孫子也到了該念書識字的年紀,日子過得多舒坦呐,哪還用得著回那鳥不拉屎的遼東去遭罪喲。”
然而,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時,一個胡須皆已雪白的老頭兒緩緩開口道:
“諸位莫怪,其實俺心裡頭是真想回遼東瞅一眼,好去祭拜祭拜俺那苦命的爹娘啊!”
說罷,他顫巍巍地伸出手,端起桌上的一杯酒,仰頭一飲而儘,酒水入喉之際,兩行清淚也隨之從他那渾濁的老眼中滾落下來。
坐在角落裡一直沉默不語的王老二此時突然長歎一聲,接過話茬道:“唉……也就隻有你還心心念念著要回去看看。像咱們這幾號人呐,就算真能回到遼東去,恐怕也是連自家爹娘的墳頭在哪兒都找不著嘍……”
“是啊,想當年你的父母可是咱們這地方響當當的大戶人家呢,隻可惜他們去得太早,早早地便長眠於祖墳之中了。再瞧瞧我們哥兒幾個,那可真是命苦哇!咱爹娘都讓那些可惡的滿清韃子給活生生地抓走啦!如今是死是活,根本無從知曉呐……”
一時間,眾人皆不禁長籲短歎起來,悲戚之聲此起彼伏,惹得在場的幾位老頭兒個個老淚縱橫、涕泗橫流啊!
說起來呀,原來這些老人家原本都是住在遼東一帶的。
想當年,他們不過才十三四歲的年紀,就跟隨吳三桂將軍投身到軍營之中了。
其中有一部分人之所以會選擇參軍入伍,那是因為他們的親生父母,不幸被當時如狼似虎般凶殘的滿清八旗強行擄掠而去,從此杳無音訊。
還有一些人則是由於家境頗為殷實富裕,但卻遭到了滿清的肆意掠奪和欺壓——不但萬貫家財被洗劫一空,就連家中的人口牲畜也未能幸免,甚至連賴以生存的土地也統統落入了滿清的掌控之下。
萬般無奈之下,他們隻得背井離鄉,前來投靠吳三桂將軍所統領的軍營以求自保。
這些人呐,絕大多數對那殘暴不仁的滿清可謂是恨之入骨。
然而,殘酷的現實卻猶如一座沉重無比的大山一般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令他們不得不低下曾經高傲的頭顱。
畢竟,在走投無路之際,吳三桂將軍最終還是帶領著他們一同歸順了滿人。
他們曾經跟隨滿人南征北戰,浴血沙場,為大清王朝的建立和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原以為曆經無數風雨後,可以在雲南落地生根,與妻兒相伴度過餘生。
怎料想,康熙皇帝的一道聖旨猶如晴天霹靂,打破了他們原本平靜的生活。
這道旨令要求他們舉家搬遷回到遙遠的遼東地區。如此變故怎能不讓人感慨萬千、觸景傷情呢?
且不說那巡撫朱國治為了貫徹康熙的旨意而四處宣揚,就連吳三桂的軍營之中也是流言滿天飛。
消息一經傳出,整個軍營頓時炸開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