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緩緩地抬起手,用衣袖輕輕擦去眼角那一抹淚水,然後重重地歎息一聲:“哎……諸位的心情,老夫又何嘗不能理解呢?隻是……此事非同小可啊!”
他眉頭緊蹙,臉上露出深深的憂慮之色。
“王爺!隻要您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咱們這些大明的遺老遺少們,必定會如潮水般紛紛響應!咱們忍辱負重、臥薪嘗膽,至今已韜光養晦整整二十個年頭啦!以如今的實力和民心所向,必能將那些可惡的滿清韃子一舉趕出中原大地!還我大好河山呐!”
人群中有一人情緒激動地喊道。
“是啊,王爺!您就聽聽大夥兒的心聲吧,反了吧!”其他人也跟著附和起來,聲音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王屏藩突然冷哼一聲,猛地站起身來。
隻見他雙目圓睜,滿臉怒容,伸手握住腰間的佩刀刀柄,“唰”的一下抽出長刀,寒光一閃,便直直地朝著吳三桂走去。
眾人見狀,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齊聲驚呼:“王爺……”
而吳三桂也是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臉色煞白,身體不由自主地往後退了幾步。
當王屏藩走到近前時,他竟然毫不猶豫地將手中的佩刀高高舉起,而後用力一揮,鋒利的刀刃瞬間就架在了吳三桂的脖頸之上。
“王爺……”眾人再次發出驚恐的呼喊聲。
“呃……王將軍,你這是何意啊?快快放下兵器!有話好好說嘛!”吳三桂聲音顫抖著驚問道,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滾而下。
王屏藩卻不為所動,依舊緊緊握著佩刀,冷冷地說道:
“哼……王爺,如果您執意不肯反,那麼咱們到了遼東也隻有死路一條!既然橫豎都是個死,倒不如拚上一把!您要是再不反,我可就要帶領兄弟們自己反了!”
說完,他手上微微加力,刀鋒已經緊貼住了吳三桂的皮膚,仿佛隨時都會割破喉嚨一般。
“呃……”吳三桂重重地歎了一口氣,臉上滿是絕望與悔恨之色,緩緩說道:
“要殺便殺!我吳三桂乃是大明的千古罪人啊,如今落到這般田地,也算是罪有應得。今日死在這裡,我便能去到陰曹地府,當麵向崇禎皇帝叩頭請罪了!”
站在一旁的王屏藩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之色,怒聲喝道:“王爺!事已至此,都是您逼我的!”
話音未落,隻見他舉起手中明晃晃的鋼刀,作勢就要朝著吳三桂砍去。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胡國柱急忙衝上前去,大聲喊道:“王屏藩!你快快放開王爺!不可如此莽撞行事......”
然而,王屏藩卻不為所動,隻是冷哼一聲道:“除非他答應起兵造反,否則今天誰都彆想救得了他!”
此時,周圍的眾人見此情形,紛紛跪倒在地,齊聲高呼:“王爺......反吧!”
其中一人慷慨激昂地說道:“王爺,眼下橫豎都是一死,若不造反,咱們隻能坐以待斃;可若是反了,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至少能為兄弟們博取一個光明的未來,更為天下漢人爭奪一寸生存之地!”
另一人緊接著附和道:“是啊,王爺!我泱泱華夏大地,怎能任由那些異族肆意踐踏、掌控呢?咱們身為漢人,應當奮起反抗,恢複漢室江山!”
又有人高聲喊道:“王爺,請您以天下蒼生為重,為了黎民百姓不再受苦受難,趕緊下定決心反了吧!”一時間,群情激憤,呼聲此起彼伏。
伴隨著那一聲聲苦口婆心、情真意切的勸導之聲,吳三桂麵色凝重地站在那裡,沉默許久之後,終是深深地歎了一口氣,仿佛心中有著千般無奈與不甘:
“哎!事已至此,既然大家都是這般想法,那本王……那我吳三桂也彆無他法,隻能同意了......”
聽到吳三桂此言一出,一直緊繃著神經的王屏藩這才如釋重負一般,緩緩地放下了手中緊握的大刀,緊接著毫不猶豫地雙膝跪地,以頭觸地,語氣恭敬而急切地道:
“王爺英明!既然您已然決定順應民意,舉兵反清,那麼不知王爺打算何時正式起兵呢?”
吳三桂微微抬起手來,輕輕擦拭掉眼角溢出的淚水,目光掃過在場眾人,沉聲道:
“諸位既然執意要求本王反清,那自然需要從長計議一番,好好謀劃一下。依本王之見,就定在一個月之內吧,如何?”
“好!一切全憑王爺做主!”眾人聞言,紛紛齊聲應道,表示對吳三桂所言沒有異議。
吳三桂再次伸手抹去臉頰上殘留的淚痕,環視一周後,神情嚴肅地叮囑道:
“諸位弟兄們需得牢記,此事關乎重大,萬不可走漏半點風聲出去,否則一旦被朝廷察覺,咱們可都要麵臨殺頭之禍啊!
本王此番所為,既是為了諸位兄弟能夠有個光明的前程,也是為了天下無數受苦受難的蒼生百姓,能早日脫離苦海,過上安穩太平的日子,所以哪怕背負千古罵名,我吳三桂也隻能如此行事了!”
就這樣,在那個夜晚,西山軍營裡,吳三桂將這出反叛之前的大戲演繹得可謂是淋漓儘致,入木三分。
而在此後的每一天裡,吳三桂都會趕赴一個軍營,然後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上演著同樣的戲份。
一連七日,在雲南的七個軍營中,所有的將領們紛紛響應。
士卒們也都聽說這件事情,於是紛紛表示,要趕走滿清韃子。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夜裡。
昆明城一處僻靜的院落之中,隻見兩個身影正圍坐在一張破舊的木桌前開懷暢飲著。
這其中一人,正是雲南府的同知大人劉昆。
所謂同知一職,從官品級彆上來說相當於副知府,其職權範圍僅限於處理部分事務而已。
而另一人呢,則是劉昆在雲南結識的那幫狐朋狗友中的一員——畢大同。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