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對這三個人的態度感到十分好奇,尤其是對劉昆這個人。
他轉頭問身旁的劉玄初:“玄初,你對這個劉昆可有印象?”
劉玄初點了點頭,回答道:“王爺,按察使李興元和雲南知府高顯辰如何處置,劉某不敢妄言。不過,劉昆此人確實是個大才,如果王爺能夠勸說他歸降,必定會有大用。”
吳三桂聽後,覺得劉玄初的話有一定道理,於是決定親自勸說劉昆。
他將劉昆帶到了王府,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誠意和優厚條件打動他。
然而,劉昆雖然沒有像朱國治那樣對吳三桂破口大罵,但他的態度同樣堅決。
無論吳三桂如何許諾給他各種高官厚祿,劉昆都不為所動,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
劉玄初見狀,也在一旁苦口婆心地勸說劉昆。
他告訴劉昆,吳三桂是個有雄才大略的人,跟隨他必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但劉昆卻不為所動,他義正言辭地說:“要殺便殺,十八年後,老子又是一條好漢!”
吳三桂心中雖然有所動搖,但最終還是狠下心來,決定將劉昆發配到西雙版納,讓他在軍中充當奴隸。
這個決定對於劉昆來說無疑是殘酷的,然而吳三桂卻沒有絲毫的憐憫之情。
與此同時,按察使李興元和雲南知府高顯辰二人,麵對吳三桂的逼迫,選擇了服毒自儘,以死明誌。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僅僅過了兩天時間,雲南所有的官員竟然都投降了吳三桂。
隨著官員們的投降,百姓們也開始紛紛效仿。
他們蓄起頭發,恢複了大明的祖製,穿上了大明的官袍和戰甲。
整個雲南仿佛一夜之間回到了明朝時期,人們對吳三桂的統治表現出了一種莫名的順從。
劉玄初得知吳三桂要自封的消息後,驚訝得合不攏嘴。
他深知吳三桂此舉的後果,於是趕忙勸諫道:“王爺,務必要立朱三太子為帝啊!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一統天下!”
然而,吳三桂對劉玄初的話卻不以為然。
他認為方光琛所說的更為正確,如果真的得到了天下,再殺一次大明的君主,那麼天下人會如何看待自己呢?
這樣的行為無疑會讓他背負千古罵名。
吳三桂的決定讓劉玄初感到無比失望和傷心。
他原本以為自己的建議能夠被吳三桂采納,卻沒想到最終還是被棄用了。
無奈之下,劉玄初隻能黯然離去,心中充滿了對吳三桂的失望和對未來的擔憂。
而吳三桂則拜方光琛為“學士中書”,將他視為自己的重要謀士。
這個決定似乎也預示著吳三桂已經下定決心,要走一條與劉玄初不同的道路。
十一月十八日,篦子坡前。
昆明城西的篦子坡籠罩在肅殺寒意中,枯草覆霜的坡前立著一座青石壘砌的墳塚,碑上無字,唯有一杆褪色的日月旗斜插土中。
這便是吳三桂親手殺死的永曆皇帝之陵墓。
吳三桂身著一襲素麻縞衣,這件衣服的顏色如同冬日的積雪一般潔白,沒有絲毫雜色。
他的頭上戴著一頂綴玉梁冠,梁冠上鑲嵌的玉石散發著淡淡的光澤,與他蒼白的臉色相互映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