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聽後,微微頷首,表示讚同索額圖的提議。
就在此時,高士奇挺身而出,他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
“皇上,耿精忠造反,與吳三桂實有不同之處。臣以為,皇上應以剿滅吳三桂為首要任務,而對於耿精忠,則應采取招安與剿除並重之策,如此方為上策啊。”
高士奇此言一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朝堂之上頓時一片嘩然。
索額圖見狀,立刻高聲反駁道:“耿精忠與吳三桂有何不同?他們皆是亂臣賊子,理當即刻削去爵位,將其剿滅,豈能容忍他投降?”
高士奇不慌不忙地反駁道:
“索大人此言差矣!耿精忠之所以叛亂,其根源實則在於吳三桂的叛亂。倘若吳三桂未曾起兵造反,即便耿精忠有天大的膽子,恐怕也絕不敢貿然從叛。
可以說,耿精忠不過是攀附在吳三桂羽翼之下的一隻小鳥罷了。因此,唯有安撫耿精忠,方能削弱吳三桂的羽翼,使其孤立無援。故而,對待耿精忠與對待吳三桂,自然可以采用不同的態度。”
“哼……隻要是亂臣賊子,理應當誅!”索額圖一臉不屑地說道,仿佛對那些所謂的“亂臣賊子”充滿了鄙夷和厭惡。
高士奇見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輕聲說道:“皇上,昨日我們談到了大漢時期的七國之亂……”
話到此處,高士奇突然停頓下來,似乎是在等待康熙的反應。
康熙聽到“七國之亂”四個字,先是一愣,隨即若有所思地搖了搖頭,笑著說道:“高士奇啊,你這一句話,真是讓朕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啊……”
一旁的索額圖顯然還沒有明白過來,他看著康熙和高士奇兩人,就像在看一場激烈的擂台賽一般,心中不禁生出些許嫉妒之情。
然而,他卻無法開口說些什麼,因為他知道,在康熙麵前,他最好還是保持沉默。
就在這時,熊賜履和陳廷敬等人也都回過神來,他們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樣的恍然大悟。
然而,他們心裡都很清楚,即使他們現在向滿洲的這些議政王,以及索額圖等人解釋其中的緣由,恐怕這些人也未必能夠理解。
康熙微笑著解釋道:“這吳三桂造反,就猶如昆明城一般,是一隻烏龜,看似堅不可摧,實則外強中乾。”
他的話語引起了眾人的一陣哄笑,笑聲在宮殿中回蕩,仿佛要衝破屋頂。
哈哈……哈哈……哈哈……眾人笑得前仰後合,有的甚至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
待眾人的笑聲漸漸平息,康熙繼續說道:
“吳三桂就是這隻大烏龜的頭,而耿精忠則是烏龜的尾巴。我們隻要集中力量戰勝吳三桂,那麼耿精忠自然就會不戰而降。
這意味著,無論有多少人跟隨吳三桂反叛,我們都可以采取剿撫並用的策略。然而,對於吳三桂,我們必須毫不留情地將其鏟除,絕不能留下後患。”
康熙的分析讓眾人紛紛點頭稱是,高士奇更是興奮地說道:
“皇上聖明啊!吳三桂就是個龜……把他的腦袋砍掉,就隻剩下個王八殼子了,哈哈!”
他的話引得眾人又是一陣哄堂大笑。
然而,索額圖此時卻顯得有些尷尬。
他原本對康熙的話有些疑惑,但現在終於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不過,他可沒有高士奇那麼大的胸懷,反而覺得高士奇的言辭有些過分,於是狠狠地瞪了正在大笑的高士奇一眼。
“報……東南急報……”
這突如其來的喊聲,猶如一道晴天霹靂,劃破了武英殿內原本輕鬆的氛圍。
眾人的笑聲戛然而止,目光不約而同地轉向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