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康熙這樣質問,高士奇卻並未露出絲毫膽怯之色,他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說道:
“皇上,依微臣之見,如今孫延齡雖然拿到了廣西一省,但據微臣了解,孫延齡此人並非強乾之人。
他一來不會向西進攻雲南,因為雲南有吳三桂的大軍鎮守,他若貿然西進,必然會遭到吳三桂的猛烈反擊;二來更不會向東攻打廣東,廣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有尚可喜的軍隊駐守,孫延齡若強攻廣東,恐怕也是自討苦吃。”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
“而且廣西的北方是貴州和湖南,這兩地皆有吳三桂的重兵把守,孫延齡若想北上,無異於以卵擊石。
所以依微臣看來,孫延齡不足為慮,隻消朝廷派特使招安,曉以利害。隻要他能坐鎮廣西,坐看朝廷與吳三桂之戰,便無需顧慮此人。”
高士奇說完之後,便靜靜地站在那裡,低著頭,卻用眼角的餘光斜眼看向康熙,似乎在觀察康熙的反應。
康熙聽完之後,沉默了片刻,然後臉上的表情漸漸緩和下來,心情也明顯好轉了不少。
“高士奇說的對……”
康熙緩緩說道,“朝廷既然沒有多餘的兵力去對付孫延齡,那就讓兩廣總督金光祖,以及尚可喜發兵攻打耿精忠。隻要廣西不為吳三桂所用,我們便無需顧慮孫延齡會在背後搗亂。”
打定了主意,康熙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嗬嗬……孫延齡不就是想當一個藩王嗎?朕先封他一個藩王便是,來日再做清算……”
康熙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心中暗自思忖著。
此時,太陽已經漸漸西沉,落日的餘暉灑在宮殿的琉璃瓦上,泛出一片金黃。
康熙也感到有些疲憊不堪,但就在他準備宣布散會的時候,突然又傳來了一聲緊急的稟報,打斷了他的計劃。
來人匆匆忙忙地進入武英殿,跪地參拜道:“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康熙揮揮手,說道:“平身吧。”
來人站起身來,緩了口氣,然後說道:“皇上,小人奉折爾肯和傅達禮大人之命,前來稟報皇上,他們二人已經抵達直隸,預計明日早朝便能抵達京城。”
康熙一聽,頓時驚喜地站起身來,追問道:“折爾肯和傅達禮?他們二人怎麼樣了?是如何逃出雲南的?”他的聲音中透露出急切和關切。
聽到折爾肯和傅達禮的名字,武英殿內的大臣們都不禁大吃一驚,麵麵相覷,竊竊私語起來。
要知道這二人,自從吳三桂造反以來,就如同人間蒸發一般,杳無音訊。
眾人皆以為他們已遭吳三桂毒手,或被囚禁於某處暗無天日之地。
然而,就在這眾說紛紜、人心惶惶之際,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如同一道閃電劃破漆黑的夜空,讓所有人都為之一驚。
“回皇上的話,兩位欽差大人,說是帶來了吳三桂的奏書……至於其他,下官也不知道。”
那傳話之人戰戰兢兢地說道,似乎對這個消息也感到十分詫異。
康熙聽聞此言,微微頷首,表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