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光琛心裡跟明鏡兒似的,他深知自己根本無法改變這一局麵,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遞交了辭呈,罷官歸隱,回家頤養天年去了。
而另一邊,吳應麒卻心懷鬼胎,他為了中飽私囊、貪汙軍餉,竟然想出了一個陰險狡詐的計策。
他打算用這些軍餉去賄賂朝中的文武重臣,以此來換取他們對自己的支持。
說乾就乾,吳應麒毫不猶豫地在嶽州城中大肆貪汙,毫不顧忌地將手伸向了那些本應屬於士兵們的軍餉。
要知道,這嶽州可是戰略要地啊!
吳三桂之前在這裡囤積了足足三年的儲備糧食,並且還特意下令,任何人都不得隨意動用這些糧食。
雖然荊州和嶽州已經對峙多年,但由於勒爾錦的碌碌無為,吳軍得以從江南的商賈那裡購買到所需的糧草。
就在這個時候,吳應麒的貪汙才能終於得到了淋漓儘致的發揮。
他通過與商賈們的勾結,將吳三桂囤積的大米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了這些商賈,然後再以高價從他們手中買回鹽巴。這樣一來,吳應麒不僅成功地貪汙了軍餉,還通過這一倒手,賺取了巨額的利潤。
這其中的緣由,說來話長。
吳應麒在當地以一石米三錢的價格出售,但轉手將這些米運到荊州後,卻能以一兩五錢的高價賣出。
而在這中間,那些唯利是圖的商賈們會抽取三錢的利潤,剩下的便全部落入了吳應麒的腰包之中。
然而,這還不是全部。
吳應麒不僅在糧食買賣上如此貪婪,他甚至還克扣軍餉,使得士兵們的生活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在這種情況下,有一位姓張的總兵實在看不下去了,便挺身而出,好言相勸,希望吳應麒能夠停止這種行為,以保障士兵們的基本生活和士氣。
可誰能料到,吳應麒不僅對張總兵的勸解充耳不聞,反而變本加厲,口口聲聲地揚言要除掉這個多管閒事的人。
麵對如此蠻不講理的吳應麒,張總兵深知自己再留在他身邊恐怕會有性命之憂,於是當機立斷,決定率領部下五百多人,趁著夜色開走了十幾艘大船,毅然投降了清軍。
而這一變故,對於吳三桂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更糟糕的是,洞庭湖也因此被清軍所控製。
吳三桂的水師將軍林興珠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惶恐不安。
他深知自己若此時返回,必定會被吳三桂以通敵之罪處死。
而且,林興珠與吳應麒之間素來不和,若是逃到嶽州,恐怕也難以逃脫吳應麒的毒手。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林興珠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決定轉頭帶領著自己手下的兩千多名水師,一同投降了大清。
果然不出所料,林興珠投降的消息像一陣風一樣迅速傳遍了吳三桂的營地。
吳三桂聽聞這個消息後,怒不可遏,他瞪大了眼睛,滿臉怒容,立刻下達了一道殘忍的旨意:將林興珠全家老少七十餘口人全部處死!
這道旨意猶如晴天霹靂,讓林興珠的家人陷入了絕望的深淵。
然而,憤怒的林興珠並沒有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擊倒,反而激起了他內心深處的複仇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