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還隻是保守估計,如果再把台灣的稅收算進去,恐怕與朝廷一年的稅收不相上下。”
康熙默默地凝視著那一堆財富,心中暗自感歎:“朕竟然沒有料到,鄭氏一族竟然如此富有!”然而,他的眉頭很快又皺了起來,似乎想到了什麼問題。
姚啟聖見狀,立刻明白了康熙的心思,他緊接著問道:“可是,陛下,您是否想過,他們如此龐大的軍隊,所需的軍糧又是從何處得來呢?”
康熙點了點頭,表示認同姚啟聖的疑問。
確實,如此巨額的財富固然令人震驚,但要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軍糧的供應才是至關重要的。
姚啟聖微微一笑,似乎對這個問題早有準備,他緩緩說道:“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這一點陛下想必是知曉的。在他臨終之前,他成功地打通了與日本的關係,每年都能從日本購買到大量的軍糧。”
康熙微微頷首,對這個解釋表示理解。
但姚啟聖的話並未說完,他繼續說道:“不僅如此,鄭氏還開辟了與東南諸國的航線,通過貿易往來購買東南地區的軍糧。而在台灣本土,他們也實行了軍墾製度,雖然無法完全實現自給自足,但至少能夠保證三分之一的軍糧供應。”
“怪不得啊!”康熙不禁感歎,這些事情他竟然一無所知。
他眉頭微皺,若有所思地說道:“朕一直以為台灣的軍糧還需要依賴大陸,卻不想如今已經能夠自給自足了。”
“皇上,正因如此,朝廷實在沒有必要再繼續實行海禁政策了。”姚啟聖趕忙說道,“如今應當開放海禁,允許百姓們返回他們原本居住的村莊,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促進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也能讓百姓們安居樂業。”
“什麼?開放海禁?”明珠聞言,臉色驟變,失聲驚呼道,“這怎麼可以!海禁政策乃是祖宗定下的規矩,豈能輕易廢除?”
然而,李光地卻站出來表示支持姚啟聖的觀點:“姚總督所言甚是,臣也認為開放海禁勢在必行。此舉不僅有利於民生,更能增強我朝的海防力量。”
得到了李光地的支持,姚啟聖信心倍增,繼續說道:“此外,臣還有一建議。可在福建招募鄉勇,組建水手和水師。同時,命令全國的造船工匠都前往福建,全力打造戰船。如此一來,我朝的水師實力必將大增。”
他稍作停頓,接著又道:“還有,應當將滿洲八旗調離福建。畢竟,收複台灣這樣的大事,還是要依靠我漢人水師才行啊!”
姚啟聖這一番話,猶如石破天驚,令在場眾人都驚愕不已。
尤其是明珠,他瞪大了眼睛,怒不可遏地反駁道:“姚啟聖,你休要在此胡言亂語!滿洲八旗乃是我朝的精銳之師,豈能調離福建?”
“明相……隻有朝廷有足夠戰鬥力的水師,才會不懼怕台灣……”姚啟聖言辭懇切地反駁道。
康熙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輕聲說道:“姚啟聖,依你所言,朝廷莫非隻能依靠征剿之法,方能收複台灣不成?”
姚啟聖連忙躬身施禮,朗聲道:“非也!陛下聖明,征剿固然為上策,但若無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後盾,台灣豈會畏懼朝廷?然而,安撫之法亦不可忽視,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唯有先以征剿立威,待局勢有利之後,方可實施安撫之策。”
他稍作停頓,接著說道:“以當前之形勢而論,朝廷遭受如此重創,若此時派遣欽差前往台灣議和,鄭經豈會輕易應允?”
康熙聞聽此言,不禁眉頭微皺,陷入沉思。片刻後,他猛地一拍龍案,站起身來,朗聲道:“好!姚啟聖,朕今日便任命你為福建總督,全權負責招募兵馬、召集工匠等事宜,並著手組建我大清的漢人水師,督造戰船。朕……朕限你五年之內,務必收複台灣!”
“臣領旨!”姚啟聖跪下接旨,不過他剛剛抬起頭就說道:“皇上,臣做福建總督毫無壓力,什麼督造戰船、組建水師等等.......然而.......然而......”
“然而什麼?”
“然而臣做統帥毫無壓力,但到了茫茫海上,臣的能力不足以攻打台灣.......”
“你……”康熙一臉驚訝地指著姚啟聖,似乎對他的要求感到十分意外,“你是跟朕要統兵水師的戰將?”
姚啟聖見狀,嘿嘿一笑,露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回應道:“皇上英明,自然知道姚啟聖的心思啊。”
康熙見狀,冷笑一聲,顯然對姚啟聖的態度並不滿意。他接著說道:“阿桑可是平定三藩的大將,你都嘲笑他不會帶兵。那麼,大清國的戰將眾多,隨你挑選,無論是陝西提督王勇,還是其他什麼人……”
然而,還未等康熙把話說完,姚啟聖便打斷了他,拱手說道:“回皇上,臣隻要一人!”
康熙眉頭一皺,追問道:“誰?”
姚啟聖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施琅!”
他的話音剛落,乾清宮內頓時一片嘩然,眾人皆驚。
施琅,這個名字對於在場的許多人來說都並不陌生,但此刻卻讓所有人都感到震驚。
看過咱們小說的書友們,估計對施琅還有一些印象。
在第二卷《鄭成功死因之謎》中,詳細地講述了施琅與鄭成功之間的恩怨情仇。
就在這時,明珠站出來說道:“姚啟聖,你可知道,施琅曾經是鄭成功的部下?”
“施琅是誰?”康熙驚呼。
不等姚啟聖說話,李光地站出來說道:“回皇上,施琅乃是福建人,以前是鄭成功屬下,後來鄭成功懷疑施琅,將施琅全家抓獲。施琅逃跑,鄭成功將施琅全家五十多口人殺了。因此施琅與鄭成功有不共戴天之仇!”
康熙這才想起來:“朕知道了,當年範文程老先生,使用反間計讓鄭成功和施琅反目成仇,朝廷才攻克廈門,大敗鄭成功。”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