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是康熙元年的事情,康熙的記憶有些模糊了,畢竟當時才八歲呢。
“皇上,施琅於康熙二年、康熙三年連續兩年攻打台灣,均以戰敗告終,朝廷損失慘重,這才燒毀了戰船,並開啟了海禁呐......”明珠勸道。
陳廷敬也說道:“皇上,明相說的沒錯,當年所有人都懷疑施琅隻是鄭成功的苦肉計,故意將朝廷的水師戰船折損,好讓鄭成功反攻大陸.......”
原來當年施琅,奉鼇拜和索尼的命令,率領清軍水師攻打鄭經。
當時施琅也是在澎湖,遇到了風暴,幾乎全軍覆沒。
第二年,清軍集結五萬大軍,一千多艘戰船再次攻打台灣。
不幸再次戰敗,清軍又一次幾乎全軍覆沒。
這一次,施琅遭到文武百官的彈劾,均認為他是奸隙。
鼇拜還想殺了施琅,以謝天下。
索尼、蘇克沙哈、範文程求情,施琅才免了死罪。
後來施琅出任內大臣,也就是閒職,根本就不用上班、更沒有衙門的那種官。
所以自康熙三年,到如今康熙二十年了。
十七年的時間內,施琅一直在京城的家中賦閒,根本無人問津,更沒有人提到過他。
“皇上,施琅雖然曾經戰敗過,但臣相信他!臣認為,他隻要能夠出山擔任水師提督,以海霹靂的名聲,必能攻克台灣!”姚啟聖說道。
康熙沉默片刻,仔細思索一番,大清國確實沒有什麼好的水師將領。
然而至於施琅,他能相信嗎?
康熙麵色凝重地說道:“姚啟聖,朕命你即刻返回福建,不得有絲毫耽擱。到了那裡,你要迅速招募士兵,購買馬匹,組建一支強大的大清漢人水師。這關係到我大清的海防安全,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姚啟聖連忙跪地叩頭,應道:“微臣領旨!”
然而,他心中仍有一絲疑慮,忍不住問道:“陛下,那施琅一事該如何處置呢?”
康熙略微遲疑了一下,然後緩緩說道:“此事朕還需再斟酌斟酌……”
姚啟聖見狀,知道康熙心中仍在權衡利弊,便不再追問,再次叩頭道:“微臣遵命!”
說罷,他站起身來,向康熙行了個禮,然後轉身打馬離去,直奔福建而去。
看著姚啟聖遠去的背影,康熙的眉頭緊緊皺起,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深知滿人在海戰方麵確實缺乏天賦和經驗,那些滿洲八旗官兵和水師官兵在福建雖然耀武揚威,但真正遇到敵人時,卻往往無法登上戰船應戰。
相比之下,姚啟聖提出的組建漢人綠旗兵水師的建議,似乎更為可行。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康熙終於下定決心,決定力排眾議,將福建所有的滿洲八旗官兵和水師官兵全部調離福建。
這樣一來,既可以避免滿人在海戰中的劣勢,又能讓姚啟聖專心致誌地在福建招兵買馬,組建一支真正強大的漢人綠旗兵水師。
康熙相信,隻要給予姚啟聖足夠的權力和資源,他一定能夠不負所望,打造出一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水師隊伍。
後來,康熙召集眾人商議福建水師提督一職的接任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