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聽後,心中也明白攻取台灣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如果能以和平的方式收複鄭氏,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索額圖的這番話,讓康熙立刻心動了,畢竟少死點人才是他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於是,康熙思考片刻後說道:“也罷,那朕就再給鄭經一次機會,誰可以做和談的欽差呢?”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眾人,似乎在尋找合適的人選。
這時,明珠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高聲說道:“臣願前往!”
然而,索額圖卻對明珠的自薦感到十分驚訝,他立刻反問:“你?明珠你不是要攻取台灣嗎?怎麼現在又願意去做和談的欽差了?”
明珠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輕聲說道:“此一時彼一時啊,如今朝廷剛剛取得勝利,士氣正盛,而台灣那邊卻遭遇兵敗,正是與他們和談的絕佳時機,這才是上上之策啊。”
一旁的高士奇連忙附和道:“是啊,皇上,如果能在此時通過和談收複台灣,朝廷無需動用一兵一卒,便可輕鬆達成目的,此乃上策啊。”
麵對明珠和高士奇的聯手攻擊,索額圖自然也不肯示弱,他挺直了身子,高聲說道:“皇上,臣也願意前往台灣,負責和談之事。”
康熙見狀,擺了擺手,說道:“這次就由明珠去吧,明珠今日下午便出發,抵達福建後,立刻著手與鄭經進行和談。”
明珠連忙點頭應道:“皇上,若是和談的話,朝廷方麵的條件……”
康熙心領神會,略作思索後說道:“其一,剃發;其二,稱臣;其三,鄭經登陸麵聖之後,可以返回台灣繼續鎮守,並且可以世襲罔替。”
“臣遵旨!”明珠躬身施禮道。
其實,這次和談,康熙已經展現出了極大的誠意。
且不說剃發稱臣這些條件,單就允許鄭經鎮守台灣、世襲罔替這一點,便足以顯示出康熙對鄭經的重視和讓步,這無疑是給了鄭經一個相當優厚的待遇。
非止一日,明珠抵達了福州。
總督府。
姚啟聖一見到這位爺,心中就不禁湧起一股強烈的不滿情緒。
他眉頭緊皺,臉色陰沉,顯然對這位不速之客的到來感到十分不悅。
當他得知明珠此行的目的是前往台灣與鄭氏進行和談時,姚啟聖心中的怒火更是瞬間被點燃。
他暗自咒罵道:“剛剛才奪取了金門這麼個小地方,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台灣和談?皇上難道就這麼輕易地忘記了我老姚的剿匪策略嗎?”
姚啟聖強壓著心頭的怒火,麵色凝重地對明珠說道:“明相,下官實在想不通,為何一定要去台灣與鄭經和談呢?依下官之見,此舉萬萬不可啊!”
明珠卻不以為意,他臉上始終掛著一副笑嗬嗬的表情,不緊不慢地解釋道:“朝廷若是能夠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那可真是再好不過了。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減少許多兵勇的犧牲,還能為朝廷節省大量的開支呢。”
姚啟聖聽了明珠的話,臉色愈發陰沉,他板著臉反駁道:“恕下官直言,自康熙元年至今,朝廷已經與鄭氏進行過十三四次和談了,但無一例外都遭到了鄭氏的斷然拒絕。如今我們不過是剛剛打了一場勝仗而已,怎麼可能就這麼輕易地談成呢?”
明珠見狀,連忙擺手說道:“姚總督啊,你這話可就不對了。這次皇上可是帶著巨大的誠意去和談的啊。”
姚啟聖聞言,心中的疑惑更甚,他追問道:“哦?不知皇上有何誠意呢?”
“皇上給鄭經最後的通牒:剃發、登陸、麵見聖上,受封王爵,世襲罔替、永鎮台灣。”明珠麵色凝重地說道。
姚啟聖聽後,無奈地搖了搖頭,歎息道:“昔日於廈門和談,康親王給與的誠意是不剃發、隻稱臣。不登陸、效仿朝鮮例永鎮台灣,他們都沒有同意,更何況要剃發,這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啊。”
明珠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緩聲道:“哎.......姚總督,此一時彼一時啊。如今的台灣,經過三藩之亂後,局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單單是被您招降的將領,就多達四十人,被您招降的士兵更是有五萬多人。他們如今的戰鬥力,遠遠不如從前嘍........”
姚啟聖一聽這明珠話語中表揚自己,心中雖然高興,但仍然說道:“明相,如今朝廷的水師遠遠不如台灣,如果一定要和談,下官以為,至少要在水師方麵完全優勢於台灣才行,否則鄭經還會和朝廷打太極,根本就不會同意招撫。”
明珠嘴角泛起一抹輕蔑的笑容,說道:“姚總督,你可真是高估了鄭經啊!他之前之所以不同意接受招撫,無非是因為我明珠沒有親自去勸降罷了……哈哈哈……”
然而,麵對明珠如此狂妄自大的言辭,姚啟聖隻是冷哼一聲,毫不留情地反駁道:“恕下官直言,明相此舉斷然不會成功。”
明珠聞言,臉色一沉,質問道:“呃……姚啟聖,你為何要詛咒我明珠?”
姚啟聖見狀,不慌不忙地一攤手,解釋道:“明相,這並非下官詛咒您,而是事實如此啊!否則,以康親王的身份和地位,出馬都未能成功招降鄭經,您又有多少把握呢?”
明珠聽後,臉色愈發難看,冷哼一聲,板起了麵孔。
在姚啟聖看來,此時的明珠,那張臉簡直比驢臉還要長上幾分。
就在這緊張的氣氛中,一直沉默不語的萬正色終於開口了:
“姚總督,依下官之見,台灣實非易攻之地,且萬萬不可輕易攻打啊。即便我軍再訓練個三五年,招募百萬水師,恐怕也難以與台灣鄭氏的水師一較高下啊……與其如此大動乾戈,不如嘗試招降,這樣還能避免許多無謂的傷亡呢。”
“你……”姚啟聖冷哼一聲,突然就當著萬正色的麵,毫不掩飾地露出了一絲鄙夷之色,然後提高了音量質問道:
“明相,以武力攻取台灣,乃是聖上製定的策略,萬正色貴為水師提督,身負重任,卻屢屢打退堂鼓,這究竟是何意?難道他是覺得聖上的旨意可有可無嗎?”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