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正色聞言,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就恢複了常態,他不緊不慢地反駁道:
“哎我說姚總督,您這可就誤會下官了。下官並非打退堂鼓,實在是這台灣孤懸海外,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啊!我大清地大物博,富有四海,又何必去攻打一個彈丸之地呢?
即便鄭經不投降,朝廷也沒有必要浪費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攻打一個鳥不拉屎的彈丸之地。”
姚啟聖聽了萬正色的話,氣得胡子都翹了起來,他怒視著萬正色,大聲說道:“萬正色,你這是鼠目寸光之見!台灣雖然隻是一個小島,但它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若不將其收複,我大清的東南沿海便永無寧日!”
然而,萬正色卻不以為然,他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說道:
“姚總督,下官認為隻要能守住金門、廈門,以及周邊的十幾個島嶼,便可保我大清東南沿海的安全。至於台灣嘛,朝廷完全可以不必攻打。”
明珠一直靜靜地聽著兩人的爭論,此時他與姚啟聖對視一眼,隨後嗬嗬一笑,插話道:“萬正色,你這話可就不對了。若鄭經部投降,而且皇上一定要讓我們攻打台灣呢?你又當如何?”
萬正色瀟灑地一揮手,自信滿滿地說道:“無妨,我心中早有定計,待到時機成熟,隻需給皇上呈上一道奏折,將其中的利害關係剖析清楚,皇上必定會恍然大悟,從而收回成命。”
明珠見狀,嘴角微揚,似笑非笑地說道:“也罷,那我就與姚總督單獨聊聊,你暫且先去訓練水師吧!”
萬正色心中雖有些不悅,但人家明珠下了逐客令,於是趕忙應道:“下官遵命!”說罷,他轉身快步走出了房間。
待萬正色的身影消失在門口後,姚啟聖這才緩緩開口道:
“明相,依我之見,無論鄭經最終是否投降,以皇上對台灣的戰略部署來看,武力攻取依舊是首選之策。然而,萬正色此人……萬正色似乎與皇上的策略背道而馳啊。”
明珠微微頷首,表示讚同姚啟聖的看法,在對待萬正色的態度上,他與姚啟聖如出一轍。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緩緩說道:
“是啊,老夫此去台灣,雖然心中已有計較,但畢竟局勢變幻莫測,誰也不敢說就一定能馬到成功。倘若真的與鄭經徹底決裂,那麼武力攻鄭恐怕依舊是我大清的必然之選。如此一來,萬正色擔任水師提督,確實有些不太妥當啊。”
明珠邊說邊暗自思忖,這萬正色可是索額圖極力推薦的人選,他們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
若讓萬正色繼續擔任水師提督,恐怕會有諸多不便。
倒不如另覓他人,或許能更好地掌控局勢。
“姚總督,依您之見,若要更換水師提督,誰更為合適呢?”明珠轉頭看向姚啟聖,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
姚啟聖與明珠心有靈犀,他對萬正色同樣頗為反感。
略作思索後,姚啟聖答道:“若要統領水師,攻打鄭氏,我看唯有一人可堪此任。”
“施琅?”明珠與姚啟聖幾乎異口同聲地喊出了這個名字。
緊接著,兩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發出一陣狂笑。
笑聲稍歇,姚啟聖又追問道:“明相,既然施琅如此合適,那皇上為何不啟用他,反而任用萬正色呢?”
明珠聞言,臉色微微一沉,他想起了那天在朝堂上的情景。
於是,他將當日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講給了姚啟聖聽。
“原來是施琅的兩個兒子,還在鄭經的手中啊……”姚啟聖喃喃自語道,說完後便歪著腦袋,開始苦思冥想應對之策。
一旁的明珠見狀,嗬嗬一笑,說道:“是啊,索額圖以施琅有三不可用為由,堅決反對施琅出任水師提督一職,皇上最終聽從了他的建議,改任在洞庭湖嶽州大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萬正色為水師提督。”
正當明珠滔滔不絕地講述著這些事情時,姚啟聖突然打斷了他,問道:“明珠大人,如果您到了台灣,是否可以直接向鄭經索要施琅的這兩個兒子呢?”
明珠聞言,先是一愣,隨即停下了正在捋著胡子的手,滿臉狐疑地看著姚啟聖,說道:“呃……你是說,讓我去跟鄭經要人?”
姚啟聖嘴角泛起一絲冷笑,淡淡地回答道:“沒錯,隻要你向鄭經提出這個要求,施琅的後顧之憂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明珠低頭沉思片刻,似乎在權衡其中的利弊得失,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來,再次問道:“這一招確實高明,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啊……”
“明相,若是鄭經同意招安,您大可向他要人,施琅的兩個兒子,便是鄭經獻給大清的見麵禮。如此一來,既能彰顯鄭經的誠意,又能讓施琅歸心,豈不是一舉兩得?”姚啟聖捋著胡須,眯起雙眼,緩緩說道。
明珠微微頷首,表示認同。然而,他緊接著說道:“但若是鄭經不同意招安呢?又豈會放人?”
“嗯!下官正是此意!”姚啟聖作揖說道:“您到台灣之後,可暗中聯絡此人,告訴他讓他放出風去......”姚啟聖一邊說著,一邊用毛筆在手中寫了一個人名。
明珠接過紙條,仔細看了看上麵的人名,然後點點頭道:“好!那老夫便依計行事。”
次日清晨,天還未亮,明珠便率領著康熙的聖旨以及和談的欽差使團共計一百二十人,乘坐著一艘巨大的官船,浩浩蕩蕩地駛向台灣。
台灣。
自從金門和廈門被清軍攻破,那五萬守軍無奈之下隻得投降了大清。
這一變故讓鄭經大驚失色,他深知大勢已去,於是匆忙逃回了台灣,以求自保。
原來康熙十五年,局勢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耿精忠這個反複無常的小人,暗中勾結鄭經,妄圖加入吳三桂的反叛隊伍,一起瓜分大清的天下。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