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未落,高士奇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高聲說道:
“啟稟皇上,鄭經暴斃,台灣新亂,此乃天賜良機!朝廷正可趁此機會,出兵台灣,一舉收複失地!”
“是啊,皇上!”陳廷敬緊接著附和道,“台灣本就是我大清版圖,如今鄭經已死,台灣內亂,此時不出兵,更待何時?”
然而,索額圖卻並未被高士奇和陳廷敬的言論所動,他上前一步,朗聲道:
“臣以為,出兵台灣並非明智之舉。大陸與台灣相距甚遠,其間汪洋大海,波濤洶湧。以我朝如今的水師實力,恐難以與台灣水師相抗衡。若強行進兵,不僅傷亡慘重,且未必能取得勝利。”
明珠嗬嗬笑道:“索相,危言聳聽了。如今台灣沒有主子,若不趁此良機攻取,一旦他們穩固了政局,朝廷想要再度攻打台灣,可就難嘍。”
康熙麵帶微笑地看著李光地,眼中透露出一絲期待。他緩緩說道:“李光地啊,你是福建人,對台灣的情況應該比較了解。說說你對當前局勢的看法吧。”
其實,對於其他人的意見,康熙並不是特彆在意。
他真正關注的,是李光地的觀點。
畢竟,李光地如今已入閣,成為了康熙身邊重要的心腹之一。
不僅如此,康熙還從李光地那裡學到了不少新的思想和理念。
李光地感受到了康熙的重視,他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後恭敬地向康熙和諸位大臣作揖行禮。
接著,他用清晰而堅定的聲音說道:
“皇上,諸位大人,依下官之見,馮錫範殺害鄭克臧一事,雖然他的政變看似成功,將延平王的位置給了自己的女婿,但這必然會引起許多人的不滿和反抗。畢竟,鄭克臧也是鄭氏家族的一員,他的死會讓一些人覺得馮錫範的手段過於殘忍和不公。”
李光地稍稍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所以,如果朝廷此時發兵攻打台灣,我相信至少會有一部分台灣民眾站在朝廷這邊,反對馮錫範的統治。這樣一來,我們不僅可以削弱馮錫範的勢力,還能得到更多台灣人民的支持。因此,下官鬥膽建議,立刻發兵台灣,趁此良機一舉收複這片失地。”
“好!攻打台灣勢在必行!”康熙猛地站起身來。
康熙的目光掃過群臣,最後停留在索額圖身上,緩聲道:“既然定了要攻打台灣,那麼誰來做主將呢?”
索額圖見狀,趕忙出列,拱手說道:
“啟稟皇上,微臣認為萬正色最為合適。萬正色曾攻下金門島,且在福建經營多年,對當地情況了如指掌。此外,他還精於訓練水師,若由他為主將,必能旗開得勝。”
康熙聽後,嘴角微微上揚,但隨即又冷哼一聲,從龍案上拿起一份奏折,狠狠地丟給了索額圖。
“索額圖,你看看這個!”康熙的聲音中透露出些許憤怒,“一個多月前,萬正色給朕上書《三難六不可》,勸朕不要攻打台灣!”
原來,萬正色在上書之後,這份奏折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被康熙留中了。
所謂留中,就是將奏折扣下來,既不批紅發回去,也不向群臣公布,而是被皇帝扣下。
因此,索額圖和明珠等人對這份奏折一無所知。
萬正色奏折強調:
其一清軍三“不可行”:
第一:劉國軒智勇不可擋,他治軍嚴明,且鄭氏經營台灣數十年,所謂“十年生聚、十年教養、積寇難平。”
第二:清軍水師劣勢,鄭軍船隻堅固,水務精熟,而大清福建水師剛剛成立,戰船、火器、水手訓練均未達到實戰的標準。且鄭氏戰船裝備的紅衣大銅炮,射程1.5公裡,清軍在海中不敵。
第三:跨海作戰風險,遠距離出征台灣需要大規模的艦隊,但清軍缺乏跨海後勤保障能力,如遭遇風暴、台風等,或被熟悉海域的鄭軍截成幾段,導致全軍不能互相救援,全軍覆沒。
其二清軍地裡天險的“三難。”
第一:海峽阻隔,台灣距福建“汪洋萬頃”,季風與洋流複雜。冬季東北季風猛烈,浪高難渡;夏季西南季風期短,戰機有限。萬正色強調“波濤不測之險”
第二:航道陌生:清軍無詳細台灣海峽海圖,對水深、暗礁、洋流模式缺乏認知,易觸礁或迷失。
第三:登陸困難:鄭軍在澎湖、台灣本島築壘布防,清軍登陸後易陷入被動。
其三:政治經濟的“三不可取。”
第一:民心厭戰:三藩之亂剛結束,民眾亟需休養,“窮兵黷武”將激化社會矛盾。
第二:財政壓力:跨海遠征耗資巨大,清廷財政尚未恢複,強征糧餉恐引民變。
第三:戰略冗餘:萬正色主張“相望伺機”,認為鄭氏內鬥馮錫範與劉國軒爭權)將自潰,無需強攻。
索額圖一邊看奏折,這臉色是一邊變化不斷啊。
康熙滿臉怒容,他怒目圓睜,死死地盯著眼前的眾人,厲聲道:
“萬正色這豎子,竟然如此膽小怕事!他不僅誇大了劉國軒的實力,更是將台灣水師吹噓得神乎其神。難道我大清的水師就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
康熙的話語如同一把利劍,直插眾人的心臟。
他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據我所知,台灣水師的紅衣大炮,其射程不過區區1.5裡而已。然而,我軍最新的火炮,乃是出自於南懷仁之手,其射程足足超過5裡!這可是比台灣水師的火炮要先進三倍啊!”
說到這裡,康熙的憤怒已經達到了極點,他猛地將手中的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隻聽得“砰”的一聲脆響,茶杯瞬間四分五裂,碎片四濺。
康熙的胸膛劇烈起伏著,他的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
“大戰尚未開始,主將卻如此畏首畏尾,這樣的人如何能夠戰勝台灣?”康熙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著,久久不散。
站在一旁的高士奇靜靜地聽了一會兒,終於明白了康熙的意思。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