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著輿圖上的各個位置,詳細地解釋道:“皇上,這張輿圖乃是臣根據實戰所做。這裡是鄭氏的勢力範圍,這裡是澎湖……”
康熙站在岸邊,目光凝視著遠方的澎湖,若有所思地問道:“施琅,對於攻打台灣,你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嗎?”
施琅微微一笑,拱手答道:“回皇上,微臣以為,您之前定下的對台灣的策略,即剿撫並用,確實是非常明智的。不過,微臣認為,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該先采取剿滅的手段,然後再進行安撫,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康熙微微頷首,表示認同施琅的觀點,然後追問道:“那麼,你具體說說看,應該如何去收複台灣呢?”
施琅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皇上,澎湖對於台灣來說,就如同咽喉一般重要,同時也是台灣的四肢。要想成功攻打台灣,首先必須拿下澎湖,扼住台灣的咽喉,這樣一來,台灣就會變成甕中之鱉,無處可逃。”
康熙聽得十分專注,不時點頭表示讚許。
施琅接著說道:“一旦我們成功扼住澎湖,台灣的西南糧道就會被切斷,他們也就失去了補給的資源。這就好比一個人被掐住了喉嚨,無法呼吸,自然也就無法生存下去。當年大明朝收複台灣時,也是先攻克了澎湖,然後才順利收複了鄭氏。”
康熙深以為然,他再次點頭說道:“你說得很有道理,想要攻打台灣,確實必須先拿下澎湖這個關鍵之地。”
“皇上,攻克台灣理應五六月份,乘著南風出發,帆船順風疾進,可一日抵澎湖。另外要從福建銅山出發,直插澎湖兩翼。”
施琅就在乾清宮內,跟康熙細說如何攻打台灣,如何造船、如何訓練士卒,以及如何備戰。
康熙對施琅的說法非常認可,認為施琅正是大清需要的水師提督。
施琅終於下定決心,向康熙皇帝進言:“陛下,微臣這十八年來,一直潛心研究海戰之法,如何攻破台灣和澎湖,如今終於有機會將所學付諸實踐了。”
二人在乾清宮內,就海戰策略展開了深入的探討,這一談,竟然持續了兩個多時辰。
時間在他們的討論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覺間,夜幕已經降臨。
然而,康熙皇帝似乎意猶未儘,他不僅留施琅在乾清宮內共進晚餐,還與他繼續交流,直至深夜。
施琅離開後,康熙皇帝卻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他的腦海中不斷回響著施琅的話語,思考著這些策略是否真的可行。
次日清晨,康熙皇帝在朝堂上處理完政務後,再次召見了施琅,並讓他將自己的想法詳細地說給索額圖、明珠等大臣們聽。
一整天的討論下來,大臣們對施琅的海戰策略進行了全麵而深入的分析。
最終,康熙皇帝做出了決定,正式任命施琅為大清水師提督,同時將萬正色調任為陸路提督,實際上這隻是一個閒職。
康熙皇帝賜予施琅太子太保的頭銜,賦予他統領大清所有水師的權力,而這裡的水師,實際上就是福建水師。
次日,康熙皇帝再次召見施琅,在宮中設宴款待他,並與他進行了一整天的長談。
第三日,施琅告彆了他已經居住了十八年的京城,踏上了前往福建的征程。
福州總督府。
“什麼?皇上真的啟用施琅了?”姚啟聖滿臉喜色,難以置信地問道。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