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正色啊,可不是我老姚瞧不起你。皇上屢次催促你進軍攻打台灣,可你卻充耳不聞,偏要給皇上呈上那什麼……什麼……《三難六不可疏》?這道奏疏,不正是皇上剝奪你水師提督一職的依據嘛。”
萬正色聞言,臉色變得有些難看。
他猛地站起身來,一把奪過聖旨,匆匆掃了一眼,然後追問:“那是誰來接任水師提督呢?”
姚啟聖見狀,又是一陣嗬嗬輕笑,不緊不慢地回答道:“本督暫且先接手這個職位,等過些時候,自然會由施琅來擔任水師提督。”
萬正色緊閉雙眸,滿臉都是不甘心的神色,嘴裡喃喃道:“施琅……果然是施琅……”
姚啟聖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用手指向岸邊,說道:“萬正色,你看那邊有兩匹好馬,本督就送給你了。你快快打馬回京吧,說不定皇上還會給你安排個好差事呢。”
萬正色根本不看姚啟聖一眼,他徑直走到馬匹前,翻身躍上馬鞍,然後狠狠地抽了一鞭子,那匹馬便如離弦之箭一般向北疾馳而去。
姚啟聖站在原地,望著萬正色漸行漸遠的背影,嘴角的笑容變得越發明顯,最後他忍不住嗬嗬笑出了聲:“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緊接著,姚啟聖毫不猶豫地做出了一係列決定。
他當即將朱天貴任命為總兵,同時將萬正色所任命的那些將領們全部撤職。
那麼,這個朱天貴何許人也?
原來,朱天貴本是台灣的左都督,在三藩之亂時,他為鄭經立下了赫赫戰功。
然而,當鄭經戰敗逃亡之際,姚啟聖親自前往朱天貴的大帳,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口才,成功地策反了朱天貴。
就這樣,朱天貴率領著三百艘戰船以及三萬餘名士卒,投降了大清。
朱天貴的投降,對於鄭經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使得他的實力大大削弱,最終不得不被迫退出廈門。
而實際上,姚啟聖通過招降鄭氏大軍,成功地收攏了總計五萬多人,其中朱天貴所帶來的投降人數更是眾多。
早在最初組建水師的時候,朱天貴就被姚啟聖視為首選的總兵人選。
然而,當萬正色擔任水師提督之後,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萬正色對朱天貴的背景心存疑慮,認為他作為鄭氏投降的官兵,難以完全信任。
因此,萬正色毫不猶豫地撤下了朱天貴的職務。
但姚啟聖的看法與萬正色截然不同。
他堅信,即使是投降的官兵,同樣有機會立下赫赫戰功。
所以,當萬正色離開後,姚啟聖果斷地任命朱天貴為總兵,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時間過得飛快,還不到十五日,施琅就已經抵達了福州。
當他得知姚啟聖已經前往廈門水師時,便馬不停蹄地趕往廈門。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