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啟聖聞言,嘿嘿一笑,站起身來,拱手向眾人行了個禮,然後清了清嗓子,開口說道:
“好!那本督就先來談一談本督的觀點。”
他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首先,台灣的鄭經突然暴斃身亡,而馮錫範又誅殺了陳永華和鄭克臧,導致台灣的朝政陷入一片混亂。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姚啟聖頓了頓,繼續說道:
“其次,現在正值二月,雖然冬季季風已經接近尾聲,但我們仍然可以利用這最後的一點風力。如果我們選擇在這個時候出征,那麼就能夠順著季風一路順風,朝發夕至,直接攻打台灣。”
最後,姚啟聖總結道:“綜上所述,趁著台灣目前內亂不斷的時機,朝廷完全可以一舉而定,相信不出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必定能夠順利拿下台灣!”
姚啟聖話一說完,施琅便霍然起身,他環顧四周,朗聲道:
“諸位兄弟、同僚,且聽我一言。我施琅初至福建,對水師的改革尚不能算徹底,對於戰船的陣法,也未能操練嫻熟。更遑論我所設計的戰船,至今尚未完工。此外,我向朝廷索要的火器,至今仍在運輸途中。如此種種,皆未齊備,試問又如何能夠出海殺敵呢?”
施琅話音未落,李光地嗬嗬一笑,道:“兩位主將觀點已然明晰,那麼敢問巡撫大人對此有何高見呢?”
李光地話音剛落,吳興祚已然起身,他衝著李光地拱手作揖,緩聲道:
“李先生,本官與姚總督一同經營福建水師,至今已有兩三年之久。自阿桑水師戰敗之後,姚總督更是親力親為,不僅上書朝廷,將所有滿人調離福建,更是力薦施琅擔任水師主將。”
說到這裡,吳興祚轉而說道:
“雖然萬正色做了水師提督,接手水師僅僅一個月的功夫,就在姚總督的催促下,發兵攻打金門,僅僅一天的時間就拿下金門,以及周邊三十六個島嶼。”
聽吳興祚的意思,呼之欲出。
李光地一臉疑惑地看著吳興祚,追問道:“那您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呢?”
吳興祚微微一笑,微微頷首表示認同,然後不緊不慢地說道:
“萬正色接手水師才短短一個月時間,就能如此迅速地拿下金門和三十六個島嶼,這可是相當了不起的戰績啊!
而施琅將軍您呢,素有‘海霹靂’的諢號,威名遠揚,下官認為以您的實力和經驗,一個月內拿下台灣應該不成問題吧。”
施琅一聽這話,頓時坐不住了,“唰”地一下站起身來,反駁道:
“巡撫大人,您可不能這麼說啊!萬正色之所以能這麼快拿下金門,那是因為他就在廈門的對麵,所謂的海戰,其實跟陸戰差不多。而且,就算沒有水師,單憑陸兵,要拿下金門也並非難事。”
李光地見施琅情緒有些激動,連忙擺了擺手,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後說道:
“施琅將軍先彆著急,咱們還是先聽聽總兵朱天貴的看法吧。”
施琅狠狠地瞪了吳興祚一眼,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坐了下來。
朱天貴見狀,趕忙站起身來,向眾人作了個揖,然後自我介紹道:“在下朱天貴,原本是台灣水師左都督,手下有三萬多水軍呢。所以呢,下官的觀點都是基於下官這二十年來水戰的經驗總結出來的,還望各位大人多多指教。”
李光地點點頭:“我聽過你的大名,當年姚總督親自前往,對你好言相勸。你不負眾望,帶著戰船三百艘、士卒三萬餘人,投降了我大清,也算是我大清的功臣。”
“多謝李先生謬讚!”朱天貴再次作揖說道:
“我對台灣非常了解,台灣所有的水師主力皆在澎湖。冬季北風猛烈,對我們來說是順風,隻要我們發兵,便可以長驅直入,直撲台灣。隻要繞過澎湖,不與澎湖的水師交戰,奪得台灣之後,澎湖不戰而勝。”
朱天貴話一說完,眾人的目光便不約而同地落在了姚啟聖身上。
隻見他麵帶微笑,嘴角微微上揚,對著朱天貴輕點了一下頭,似乎對他的觀點表示認同。
與此同時,坐在一旁的李光地則迅速提起筆來,將朱天貴剛才所說的一些重要細節記錄下來。
然而,施琅卻在此時插話道:
“朱總兵所言,施某實在不敢苟同。若繞開澎湖直接攻打台灣,極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台灣尚未被攻克,我們卻反而被澎湖水師包夾。
一旦陷入如此險境,我軍恐怕會麵臨全軍覆沒的風險。所以依施某之見,應當先攻打澎湖,待拿下澎湖之後,再進攻台灣,這樣才更為穩妥。”
施琅的話音剛落,副總兵黃瑞突然站起身來,朗聲道:
“無論是先攻打澎湖,還是先攻打台灣,都必須要趁著冬季季風來發動攻擊。這是因為順風的季風不僅有利於我軍的航行,更能讓我們占據上風口,從而在戰場上掌握主導權。
所以即便現在不發兵,我們也應當耐心等待,等到九十月份之後,利用冬季季風的優勢,再去攻打台灣。”
黃瑞的這番話引起了眾人的深思,李光地也再次拿起筆,將他的觀點詳細地記錄下來。
然而施琅卻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堅決主張要趁著夏季季風,逆風而行軍,同時還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要求,並堅稱此時並非出兵的好時機。
一場激烈的辯論就這樣展開了,無論是姚啟聖,還是吳興祚,甚至包括所有的將領,他們的意見都與施琅截然相反。
眾人皆認為應該在冬季攻打台灣,而且必須先攻打台灣,然後再攻打澎湖。
施琅在這場辯論中可謂是舌戰群儒,以一己之力對抗眾人。
他據理力爭,毫不退縮,但最終還是無法改變眾人的看法。
最後,李光地將所有人的言論詳細記錄下來,寫成了一道密折,火速發往京城。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