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這一日的心情,也由北方葛爾丹和羅刹國的襲擾,到大清水師從廈門移師銅山,感覺到格外的舒暢。
其實千百年來,但凡從大陸前往台灣的,無論軍民百姓,無論海盜商船,都是從廈門出發的。
即便是廣東、或者山東江蘇的船,也要先抵達廈門,再由廈門開往台灣。
因為廈門距離台灣最近,行船時長最短。
施琅將水師移師到銅山,雖然距離遠了,但行船方向完全變了。
僅憑這一點觀念,康熙就認為施琅的想法非常好,非常的妙。
非止一日,康熙的聖旨抵達廈門。
姚啟聖和施琅一同跪下接旨。
李光地緩緩地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製曰:福建總督姚啟聖、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因彼此間意見相左,難以達成共識,故而原定於二月進兵台灣之計劃暫且擱置。”
姚啟聖與施琅對視一眼,兩人臉上都流露出驚愕之色,顯然對這個決定感到意外。
李光地稍稍停頓一下,接著念道:“然水師各路總兵與總督、巡撫意見相同,皆認為可於康熙二十一年九十月份,趁冬季北風之際進兵台灣。朕同之。”
聽到這裡,姚啟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微笑,眼神中透露出對施琅的嘲諷之意。
而施琅則如泄氣的皮球一般,垂頭喪氣,滿臉都是無奈和沮喪。
李光地將這一切儘收眼底,心中不禁覺得有些好笑。
這兩個年逾花甲的人,竟然像孩子一樣鬥氣,實在是令人忍俊不禁。
最後,李光地念道:“至於施琅所提出的將水師移師銅山一事,朕已準奏。福建總督姚啟聖,需一同前往銅山,與施琅共同主持攻打台灣之事,欽此。”
本來聞聽要移師銅山,姚啟聖心中不禁咯噔一下,暗叫不好。
他心想,水師一旦離開了福建,那豈不是就不再歸我福建總督管轄了嗎?
這水師到了兩江總督的地盤,自然就會歸兩江總督管轄。
我姚啟聖這麼多年來精心籌備,耗費了無數的心血,難道就這樣白白浪費了不成?
然而,當他聽到皇上竟然讓他一同搬遷到銅山,並且繼續主持攻打台灣一事時,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他連忙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臣接旨。”
接著,他轉頭看向施琅,似笑非笑地問道:“怎麼,施琅將軍,你難道要抗旨嗎?”
施琅聞言,臉色微變,他也急忙站起身來,指著姚啟聖,齜牙咧嘴地說道:“姚總督,施琅豈敢抗旨。”
姚啟聖見狀,嘿嘿一笑,嘲諷道:“施琅啊施琅,怎麼樣?雖說皇上聽了你的建議移師銅山,但最終還是要求我們在冬天發兵攻打台灣啊……”
施琅聽了這話,心中雖然有些不服氣,但卻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