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頓了頓,接著道:
“這些銀子不僅要用於各地的賑災救濟,還要用來修建河堤等重要工事,以保障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此外,全國的軍隊補給、官員的俸祿等,無一不需要從這有限的賦稅中支出。如此一來,朝廷的財政狀況可謂是入不敷出啊!”
聽到這裡,施琅不禁驚訝地插嘴問道:“難道……難道朝廷將這幾年的賦稅,全都用於組建水師了嗎?”
李光地點了點頭,無奈地歎了口氣:
“正是如此啊!養一萬騎兵所需的費用,足以養活十萬陸兵;而養兩萬水師的開銷,更是可以讓全國百姓吃喝幾年了啊!”
他一邊說著,一邊攤開雙手,似乎對這種局麵也感到頗為無奈。
此時,姚啟聖和施琅二人的臉色都變得通紅,他們當然清楚大清水師的花費有多大,也知道這些錢是如何花出去的。
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如今的朝廷竟然如此困難,以至於連基本的財政收支都難以平衡。
三藩之亂對當時的社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影響,其波及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令人咋舌。
這場大亂使得江南等九個省份陷入一片混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麵對如此嚴峻的局勢,朝廷不得不采取一係列措施來緩解社會壓力。
其中一項重要舉措便是減免多地的賦稅。
根據不同地區的受災情況,有的地方減免二年賦稅,有的則減免三五年。
這樣一來,那些流離失所的老百姓們終於有了重新回歸田園、恢複生產的希望。
然而,這也意味著朝廷在一段時間內將麵臨財政緊張的局麵。
畢竟,稅收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之一。
由於三藩之亂的影響,朝廷至少要等到康熙二十三年、二十五年之後,才能開始正常征收賦稅。
在此期間,朝廷的收入相較於康熙十年左右的時候,可謂是大幅減少。
李光地深知其中利害關係,他向兩位大人解釋道:
“二位大人,並非皇上逼迫你們進兵,實在是朝廷已經無力承擔這兩萬水師的開銷了。”
說罷,他注意到兩人麵露慚色。
李光地接著說道:
“如今朝中大臣們對此事多有微詞,許多人建議再次實行禁海政策,並解散這兩萬水師。然而,皇上卻頂住了巨大的壓力,在背後默默地支持著你們啊……”
施琅聽後,深受感動,他點點頭,雙手向著北方作揖,鄭重地說道:“我施琅,定當不辜負皇上的信任!”
姚啟聖看到這種情況,立刻轉身麵向北方,恭恭敬敬地作揖行禮,然後高聲說道:
“姚啟聖在此立誓,必定在兩個月之內,率領大軍成功登陸台灣!”
李光地聽後,連連點頭稱讚道:
“好!二位既然如此了解皇上的難處以及朝廷的困境,就應該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我們務必要在兩個月內攻克台灣,給皇上一個滿意的交代啊……”
姚啟聖緊接著回應道:“好!既然如此,那本督現在就立刻著手籌備攻打台灣的相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