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康熙打開納蘭性德寫的祭文念道:“
維康熙二十一年,歲次壬戌,八月庚辰朔,越祭日戊戌,孝玄孫皇帝謹以清醴太牢、三牲粢盛之儀,昭告於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弘文定業高皇帝之靈曰:
嗚呼!赫赫天命,肇啟龍興。
皇祖起於危微,憤明祚之昏聵,以十三遺甲奮揚黃鉞。
征建州而部族歸心,創八旗而貔貅效命。
薩爾滸一役,乾坤震動;遼沈之基,自此而固。
此皆皇祖神武英斷,披荊棘於草昧,開萬世之丕圖也!
皇孫每念創業之艱,裂甲碎刃,未嘗不臨風涕泣,惕厲於心!
幸賴皇祖在天之靈,默佑後昆。
太宗文皇帝承繼鴻業,開國大清,廓清寰宇。
世祖章皇帝應天受命,揮戈入關,定鼎燕京。
迨至皇孫衝齡踐祚,仰承皇考世祖遺烈,夙夜兢兢。
賴列祖之威靈,賴將士之用命,賴蒼生之企望,
十年之間,削平三藩逆孽,蕩滌膻腥;更遣天兵南指,窮追朱明餘燼,終擒偽孽朱由榔,獻俘太廟。
今華夏再歸一統,日月重光,九域鹹寧,此實皇祖聖德所庇,皇考、皇父宏業所延也!
然皇孫午夜捫心,五內如焚。
台灣蕞爾之島,鄭氏猶竊據波濤,阻隔王化,此誠皇孫之深疚,亦大清之未竟!
遙想皇祖當年,十三甲胄猶能開基立業。今皇孫坐擁四海,帶甲百萬,竟使海波未靖,祖靈蒙羞,豈非不孝之尤?
今指東海以為誓,對蒼穹而瀝膽:必當整我艨艟,礪我鋒鏑,期以必克,肅清海表!
使台澎重隸版圖,波濤永息。他日輿圖之廣,必令金甌無缺,遠邁前明!皇祖神威在天,日月共鑒此心!
伏惟聖靈,默察精誠。赫赫功業,永祀不遷;巍巍陵寢,山嶽同固。
謹奉馨香,虔申告奠。皇祖其尚饗哉!”
最初,康熙念祭文之時,大家均彎腰側耳傾聽。
這祭文是納蘭性德所寫,起初他也沒有聽出來什麼。
不過到了後邊,康熙直接把祭文給改了。
康熙再後麵加上一段:
台灣蕞爾之島,鄭氏猶竊據波濤,阻隔王化,此誠皇孫之深疚,亦大清之未竟!
遙想皇祖當年,十三甲胄猶能開基立業。今皇孫坐擁四海,帶甲百萬,竟使海波未靖,祖靈蒙羞,豈非不孝之尤?
康熙臨場更改祭文,一來充分說明他文采甚高。
二來康熙向列祖列宗謝罪,說太祖爺也十三副鎧甲起兵,到順治爺入關。
而他握有億兆黎民百姓,兵甲百萬,卻沒有能收複台灣。
原本平定三藩之亂的大功勞,變成了兒孫不孝。
由此可見,康熙的心情已經跌到了穀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