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軒先帶著黃朝去拜見了自己八十歲的老母親,黃朝對老太太恭敬有加,老太太對黃朝也頗為喜歡。
隨後,劉國軒設宴款待黃朝,兩人邊喝邊聊,一直到深夜。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黃朝突然舉杯,對劉國軒說道:“觀光兄,今日多虧你出手相救啊,否則我黃朝恐怕命喪於此了。”
劉國軒嗬嗬一笑:
“韋芳兄見外了,我聽說朝廷派來了使臣,又聽說是你黃朝,想那馮錫範如今猶如惡魔,不免的擔心呐......”
原來劉國軒正在澎湖練兵,突然聞聽朝廷派來了使臣。
當他問使臣是誰的時候,屬下就告知他,說是一個叫做黃朝的人。
一聽說是兒時好友,劉國軒立刻就心驚了。
自從馮錫範掌控了台灣的大權之後,他就像是脫韁的野馬一般,在台灣島上肆意妄為,草菅人命。
馮錫範的暴行令人發指,不僅殺人如麻,還霸占了大量百姓的良田,使得許多無辜的百姓走投無路,最終選擇了自殺。
而劉國軒聽聞此事後,更是感到無比震驚和憤怒。
他萬萬沒有想到,馮錫範竟然如此喪心病狂,不僅搶奪百姓的土地,還殘忍地殺害他們。
更讓人痛心的是,那些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包括婦女和兒童,都未能幸免,就想想這馮錫範多不是人吧。
由於馮錫範的惡行,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無法忍受這樣的壓迫和剝削,紛紛選擇偷渡到大陸,向大清投誠。
他們寧願背井離鄉,也不願再生活在馮錫範的統治之下。
這些百姓遠渡大海,最終來到了姚啟聖的修來會館,尋求庇護和幫助。
姚啟聖又是分地又是分房,每個月還給發銀兩和三鬥米。
因此老百姓紛紛逃亡。
老百姓們越逃,馮錫範越痛恨這些人。
他不僅搶奪百姓的財產,強搶民女,更是對那些曾經得罪過馮錫範的人痛下殺手。
隻要有人曾經對馮錫範稍有微詞,馮錫範就會給他們安上各種莫須有的罪名,然後將其殘忍殺害。
尤其是那些支持鄭克臧和陳永華的官員,更是成為了馮錫範的眼中釘、肉中刺。
他將這一百多名官員全部處死,手段極其殘忍。
而在這之後,馮錫範還安排自己的黨羽去填補這些空缺的官職,完全不顧及台灣島的實際情況和百姓的利益。
馮錫範的這些黨羽,既非飽讀詩書的儒生,亦非知書達理之輩,其中多數人要麼是赳赳武夫,要麼就是出身低微的水手。
這些人眼見馮錫範公然強搶老百姓的財物,不僅沒有絲毫的愧疚之心,反而有樣學樣,紛紛效仿起來。
他們將搶奪來的財物,大頭儘數交給馮錫範,自己則留下小頭。
如此一來,這些人最近可謂是發了一筆橫財,一個個都變得富得流油。
然而,麵對這種情況,馮錫範不僅沒有加以製止,反而愈發地變本加厲。
他不僅對屬下的搶奪行為視若無睹,甚至還要求他們每個月,必須給自己繳納一定數量的銀兩。
麵對馮錫範的貪婪和無理要求,他的屬下們竟然也毫無怨言,紛紛照辦不誤。
這些人猶如厲鬼一般,橫行霸道,無惡不作,搞得台灣島上的老百姓們苦不堪言,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