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是提及人名,實在是有些無趣,陳廷敬見狀,趕忙趁機說道:“三處狼煙終掃平,藩籬儘撤宇內寧。燈謎歡慶升平樂,聖主神威四海驚。”
康熙聽後,不禁感歎道:“八載烽煙蔽日星,三藩作浪撼天廷。這謎底便是平定三藩啊。”言及此處,康熙心中湧起無限的感慨。
這八年,是怎樣的八年啊!其中的艱辛困苦,又有誰能真正知曉呢?
康熙轉頭看向徐乾學,問道:“徐乾學,你為何一言不發啊?”
徐乾學心中一緊,他才剛剛當上大學士,一來性格本就有些靦腆,二來在座的眾人官職都比他高,而且他們還與康熙朝夕相處。
他生怕自己說錯一句話,這一生的仕途恐怕就要斷送了。
徐乾學猶豫片刻,尷尬地思考了一會兒,然後硬著頭皮說道:“皇上,微臣這裡有一個燈謎。”
說罷,他站起身來,邊走邊念道:“台澎自古屬炎黃,灣澳豈容魍魎藏?謎語殷殷寄深意,天兵指日靖海疆。”
“好!”聞聽徐乾學的燈謎,康熙拍手叫好:“海波洶湧待澄清,孤島猶懸逆浪生。朕,一定會拿回台灣,一統華夏。”
“一統華夏!”眾人齊聲高呼。
“報......”
正當眾人意興闌珊之時,原本熱鬨的猜燈謎氛圍突然被侍衛的一聲奏報打破。
眾人的注意力瞬間被吸引過去,隻見那侍衛跪地奏道:“啟稟皇上,福建總督姚啟聖、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的奏折一同送到了。”
聞聽此奏報,康熙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笑容,口中喃喃道:“說曹操,曹操就到了呀。”
他隨即吩咐道:“呈上來!”
侍衛領命後,快步上前,將那兩道奏折一並放在了龍案之上。
康熙伸手將奏折輕輕攤開,仔細查看了一番,確認這確實是施琅和姚啟聖所上的奏折無誤。
“嗬嗬……”康熙輕笑兩聲,然後抬起頭,目光掃過殿內眾人,饒有興致地問道:“你們來猜猜看,這二人在奏折裡說的究竟是什麼事情呢?他們所說的會是同一件事嗎?”
眾人麵麵相覷,對於國家大事,誰敢輕易猜測呢?
然而,就在眾人沉默之際,高士奇卻與眾不同地站了出來。
他麵帶微笑,胸有成竹地說道:“臣鬥膽猜測,此二人所奏之事,必定與台灣有關,而且應該是同一件事情。”
高士奇的話音未落,索額圖便立刻發出一聲冷笑,嘲諷道:“高先生,你這話說得豈不是廢話?二人一同上奏,所奏之事自然是關於台灣的,還用得著你來猜嗎?”
在座之人,也都是康熙的心腹大臣。
康熙嗬嗬笑道:“明珠,你念姚啟聖的,索額圖念施琅的。”
“嗻.......”
明珠展開姚啟聖的奏折,沉聲道:
“康熙二十二年正月初二,鄭克爽遣林瑞良至福州,與臣議和平歸清之事宜,鄭克爽言願納貢稱臣,且效朝鮮、琉球之例,登岸入京受朝廷封賞,後鎮台灣。
臣以為,朝廷宜遣欽差,與台灣林瑞良續談,待條件成熟,無需動兵,台灣自可歸清。”
明珠念完,眾人拍手叫好:“好!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