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打開紙條念道:“
密稟福建總督姚大人台鑒:
職謹以台灣島內近情密陳於憲台:
一、天災民困:本島自春徂夏,亢旱經年,田畝龜裂,禾稼儘槁。
民間倉廩早罄,糧道斷絕,雖重金購米於倭國日本)、呂宋等處,然海船阻滯,接濟無期。餓殍漸顯,民有菜色,怨嗟之聲盈野。
二、馮逆苛政:偽侍衛馮錫範為固防務,強發徭役,丁口儘出,婦孺亦驅以負石築壘,晝夜督造營寨、炮台,民力疲敝,死者相藉。
百姓畏其暴虐,敢怒弗敢言,鹹盼王師拯溺。
三、軍心瓦解:憲台前囑散播“投誠者官晉三級”之諭,職已借商賈、流民之口,遍傳偽水師劉國軒營中。
今其部卒聞之,暗議洶洶,多有弁兵窺馮氏苛暴難恃,兼懼天兵雷霆之威,密謀輸誠者日眾。營內惶遽暗湧,恐生肘腋之變。
四、大勢可乘:目下島內天怒人怨,外絕糧援,內潰兵誌,劉部水師戰意消頹。
五、劉秉或投誠:經某勸說,劉秉或棄暗投明,將攜帶家眷,逃往大陸。
若王師乘時壓境,以赦令招撫為先鋒,則民心可附,軍壘可摧。
伏乞憲台睿斷,早定東征之策,解民倒懸,一統海疆!
臨稟迫切,萬望鈞察。
職謹密稟。”
“哈哈哈.....哈哈哈......”姚啟聖聽完李光地念的書信,是哈哈大笑。
李光地念完之後,搖著頭說道:“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啊.......”
“光地啊,恕我姚啟聖直言,即便不武力攻台,兩年之內,我姚啟聖必讓台灣發生內亂,甚至是劉國軒和馮錫範自相殘殺,到時候,我大清收複台灣,就猶如捏死一隻螞蟻這麼簡單。”
姚啟聖說完,又是嘿嘿的笑道。
李光地聞聽此言,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佩之情。
他對著姚啟聖深深一揖,說道:“今日得以一見,真令李光地佩服至極!請受我李光地一拜!”
說罷,李光地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大禮。
姚啟聖見狀,連忙擺手,笑著說道:
“罷了罷了,你這是在阿諛奉承老夫呢!我姚啟聖不過是用了些不入流的下三濫手段罷了,有什麼值得你如此誇讚的?”
李光地卻不以為然,他正色道:
“姚總督,您這話可就不對了。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您所用的手段雖然看似下三濫,但卻能取得如此顯著的效果,這正是您高明之處啊!《三十六計》中,哪一條計策不是下三濫呢?”
姚啟聖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