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看施琅的意圖,並不是真心想要攻打澎湖,他不過是想避開澎湖的水師罷了……”馮錫範緊接著劉國軒的話,繼續分析道。
馮錫範的這一猜測,與劉國軒的想法不謀而合。
兩人對視一眼,彼此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對局勢的擔憂。
沉默片刻後,馮錫範率先開口道:
“延平王,依我之見,我們應當迅速派遣陸軍前往雞籠山,以抵禦施琅可能的進攻。此外,還需從水師中抽調一萬人馬駐守雞籠山。”
劉國軒聞言,心中猛地一緊,連忙擺手道:
“萬萬不可啊!雞籠山那裡原本就已經有兩千水師了,如今還要再抽調一萬人過去,那我澎湖的水師人數豈不是會大幅減少?如此一來,一旦施琅轉而進攻澎湖,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然而,馮錫範卻不以為然,他冷哼一聲,反駁道:“哼……武平侯,就算從澎湖調走一萬水師,你這裡不還有三萬人嗎?難道還怕抵擋不住施琅的進攻不成?”
“雖說還有三萬人,但如今水師每天都有出逃的,軍心也並不穩固。澎湖可是台灣的門戶,一旦澎湖失守,台灣必被其攻克啊。”劉國軒仍然堅持。
就在此時,鄭克爽突然抬起頭,滿臉狐疑地問道:“若是澎湖有三萬人鎮守,是否能夠抵擋住施琅的兩萬大軍呢?”
這句話猶如一道晴天霹靂,讓劉國軒當場愣住,一時間竟然不知如何回答。
施琅的兵力究竟有多少,在場的眾人都心知肚明。
區區兩萬之眾,而且其中大部分還是近兩年才下海當水師的新兵蛋子,與劉國軒所率領的水師大軍相比,簡直就是微不足道的“毛毛雨”。
劉國軒的水師,那可是曆經多年錘煉而成的勁旅。
其中年齡較大的人,已經在這片海域摸爬滾打了五六十年之久;而年紀稍小的,也都有著數年的經驗。
這些水師士兵,往往都是家族傳承,爺爺傳給父親,父親再傳給兒子。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其爺爺或者父親,都曾跟隨鄭芝龍和鄭成功一同下海闖蕩。
即便是那些並非如此的人,也都是土生土長的台灣本地人,常年與大海為伴,對這片海域的情況了如指掌。
麵對鄭克爽的質疑,劉國軒稍稍定了定神,然後毫不猶豫地回答道:“自然能夠抵擋住施琅的進攻!”
“好!”馮錫範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杯都差點跳起來,他滿臉怒容地吼道:“既然三萬大軍能夠抵擋住施琅,那我們就從中分出一萬人去鎮守雞籠山!”
劉國軒見狀,心中暗暗叫苦,但他也知道事已至此,自己已經沒有彆的選擇了,隻得無奈地點頭表示同意這個方案。
至於這一萬大軍由誰來帶領,眾人心裡都很清楚,自然是馮錫範的兒子馮克範。
畢竟馮克範是馮錫範的親生兒子,讓他來統率這一萬大軍,馮錫範才能放心。
就這樣,劉國軒在這一趟台灣之行中,不僅沒有撈到任何好處,反而還損失了一萬大兵。
而馮錫範則不同,他的弟弟馮錫韓已經官至侍衛鎮總兵,掌管著一萬多台灣的陸兵;如今他的兒子馮克範又掌控了一萬的水師。
可以說,這一家子已經牢牢地把控住了整個台灣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