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敬立刻遵命擬旨,將康熙的旨意記錄下來。
劉國軒敗了,台灣這下亂套了,聽說施琅如果攻上島就會屠城,無數的兵民紛紛逃往澎湖。
因為到了澎湖,施琅不僅賞賜銀米,而且還給分地。
想要回大陸的,施琅也每天派數十艘大船,將老百姓送到大陸,由姚啟聖安置。
聖旨抵達澎湖,施琅感謝天恩,派人前往台灣,招降鄭氏。
“一個月?就給我們一個月的時間?”鄭克爽滿臉驚恐,聲音都有些發顫,仿佛這一個月的時間已經是他生命的倒計時。
馮錫範看著鄭克爽那驚恐的模樣,心中暗歎一聲,然後指向西南方向,沉聲道:“延平王,事到如今,我們唯有逃往呂宋,方能有一絲生機啊!”
呂宋,這個名字對於鄭克爽來說並不陌生。
那是如今菲律賓最大的島嶼呂宋島,鄭成功奪得台灣後,曾在呂宋建立了根據地,並且台灣不少的糧食,都是從呂宋購買的。
馮錫範的提議,就是將整個明鄭朝廷,搬遷到呂宋。
在那裡,他們可以避開清軍的追殺,重新發展勢力。
然而,劉國軒卻對這個提議勃然大怒,他瞪著馮錫範,厲聲道:“那怎麼行!呂宋本來就是外國,我們豈能在外國安營紮寨?汝不知永曆帝乎?”
永曆帝!這個名字如同一道閃電,劃過馮錫範的心頭。
他當然知道永曆帝,他們台灣明鄭,一直奉行著永曆帝的年號。
儘管永曆帝早已死去,但他們台灣的紀年仍然是永曆三十八年、永曆三十九年……與康熙的年號毫無關係。
話說當年永曆帝因清軍的追擊而逃往緬甸,本以為可以在那裡過上安穩的生活,畢竟緬甸國王對他還算禮遇有加,好生侍候著。
然而,好景不長,吳三桂率領清軍攻入緬甸,這一下緬甸王立刻改變了態度,毫不猶豫地將永曆皇帝當作禮物獻給了吳三桂。
吳三桂得到永曆帝後,毫不留情地將其帶到篦子坡前,親手用弓弦將這位末代皇帝勒死,結束了他悲慘的一生。
如今台灣島上的情況也頗為艱難。
劉國軒眼見台灣兵困民乏,根本無法與施琅率領的清軍抗衡。
在這種情況下,他深思熟慮後,向延平王諫言投降大清,以保全島上數百萬百姓的性命。
劉國軒拱手說道:“如今台灣局勢危急,實非我等所能抵擋。為了島上百姓的福祉,我劉國軒甘願背負罵名,懇請延平王考慮投降大清之事。”
然而,他的這番話卻引起了馮錫範的強烈不滿。
馮錫範怒目圓睜,指著劉國軒大罵道:“劉國軒!你這個賣國賊!我等深受老延平王的厚恩,豈能投降滿清韃子?”
麵對馮錫範的指責,劉國軒並未退縮,他冷靜地反問:“馮錫範,那依你之見,我們又當如何應對眼前的困境呢?”
馮錫範冷哼一聲,伸手向天一指,說道:“要麼逃往呂宋,暫避清軍鋒芒;要麼與清軍決一死戰,至死方休!”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