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哭得最為淒慘,她一邊哭,一邊說道:“王爺以身殉國,保全了大明皇族的氣節,我袁氏深明大義,請王爺賜我三尺白綾,讓我先君而去,咱們黃泉路上再相見。”
王氏也跟著嚎啕大哭起來,她哭道:“王爺,袁姐姐說得對,我等皆是大明王爺之妾,豈能丟掉貞潔?我也願意用三尺白綾,以身殉國!”
秀姑、梅姐和荷姐三人相互對視一眼後,紛紛頷首示意,表示願意追隨王爺離去。
她們齊聲說道:“請王爺賞賜白綾,我等願追隨王爺,一同前往黃泉之路,彼此相伴而行。”
朱術桂聽到這番話,不禁老淚縱橫,心中感動萬分。
他顫抖著聲音說道:“你們……你們呐……”言語之間,充滿了對這幾位妻妾的感激與不舍。
然而,秀姑等人卻寬慰道:“王爺,有我們陪伴在您身旁,黃泉路上便不會孤單。”
朱術桂聽後,感動得難以自抑,他用衣袖擦拭去眼角的淚水,感慨道:“善……善哉……”
緊接著,朱術桂毫不遲疑地立刻去購置了六副棺材,以作後事之用。
待一切準備就緒後,他與五名妻妾一同沐浴更衣,然後圍坐在一起,開懷暢飲。
在這最後的時刻裡,朱術桂與妻妾們儘情地享受著彼此的陪伴,回憶著過往的點點滴滴。
酒過三巡,五名小妾紛紛站起身來,毅然懸梁自儘,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朱術桂目睹這一幕,心中雖然悲痛,但他強忍著哀傷,親自為五人入殮。
他小心翼翼地將她們的遺體放入棺材中,整理好她們的衣冠,完成最後一絲尊嚴的告彆。
隨後,朱術桂換上了寧靖王的王服,這是他身份的象征,也是他對過去的一種告彆。
他緩緩地走進房間,麵向北方,然後再轉向東方,深深地拜了下去。
最後,朱術桂拿起筆,在紙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自壬午流賊陷荊州,攜家南下。甲申避亂閩海,幾莖頭發,保全遺體。遠潛外國,今已四十餘年,歲六十有二;時逢大難,全發冠裳,歸報高皇。生事畢矣,無愧無怍!”
朱術桂死前,將自己的田產地契,都送給了佃戶。
將自己的王府,送給了和尚,當做寺廟。
朱術桂自縊前,寫下一首絕命詩:
艱辛避海外,總為幾莖發。
於今事已畢,祖宗應容納!
朱術桂的自殺,猶如一道晴天霹靂,讓鄭克爽和馮錫範猝不及防。
當馮錫範滿臉驚愕地詢問朱術桂為何要走上絕路時,在場的所有人都瞬間明白了其中緣由。
朱術桂的自殺,不僅僅意味著大明朝最後一個王爺以死明誌、以身殉國,更意味著明鄭政權的旗幟轟然倒下。
這麵曾經高高飄揚的大旗,如今失去了朱術桂這根堅實的旗杆,變得搖搖欲墜。
而他們一直高呼的“反清複明”口號,也在這一刻變得蒼白無力,失去了支撐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