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克爽知施琅的命令必須得到堅決執行,他毫下令讓台灣全城百姓遵旨剃發。
施琅得知鄭克爽如此果斷地執行命令後,心中大喜。
他立刻揮毫潑墨,寫下了一道以《恭報台灣就撫事宜》為題的上疏,呈遞給康熙皇帝。
在這道上疏中,施琅詳細彙報了台灣就撫的過程和相關事宜,讓康熙皇帝能夠及時了解到這一重要事件的最新進展。
北京城,八月十五,中秋節。
京城的八月十五,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整個北京城都被裝飾得燈火輝煌,張燈結彩。
尤其是那紫禁城,更是被裝點得如同仙境一般,美輪美奐。
自從平定三藩之亂後,全國上下猶如一盤棋局,被康熙皇帝巧妙地布局和掌控,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國家日益繁榮昌盛。
這兩年,風調雨順,百姓們安居樂業,社會一片祥和。
太皇太後前些日子身體抱恙,讓康熙皇帝憂心忡忡。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太皇太後的病情逐漸好轉,這幾日甚至還常常出來散步遊玩,這讓康熙皇帝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心情格外愉悅。
為了慶祝這個團圓的中秋節,康熙皇帝特意下令在保和殿設宴,邀請朝中的文武大臣們一同歡聚一堂。
夜幕降臨,保和殿內燈火通明,大臣們身著華麗的朝服,紛紛前來赴宴。
晚宴開始,康熙皇帝麵帶微笑,站起身來,對著滿殿的臣子們說道:“諸位愛卿,今日乃是中秋佳節,朕與大家一同歡慶此良辰美景……來,朕敬大家一杯!”
說罷,他端起酒杯,一飲而儘。
“謝皇上隆恩!”群臣齊聲高呼,紛紛舉杯回應,一飲而儘。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眾人開始推杯換盞,談笑風生。
這場酒宴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現場氣氛熱烈非凡,好不熱鬨。
不少大臣都喝得有些微醺,麵色紅潤,心情愉悅。
康熙皇帝興致勃勃,還與大臣們玩起了詩歌和燈謎遊戲。
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引得眾人陣陣喝彩。
而大臣們也不甘示弱,紛紛展現自己的才華,或吟詩,或猜謎,或對對聯,一時間,保和殿內充滿了歡聲笑語。
在這歡樂的氛圍中,眾人一邊欣賞著窗外皎潔的明月,一邊開懷暢飲,儘情享受著這美好的時光。
保和殿內,歌舞升平,絲竹之聲不絕於耳,仿佛置身於仙境之中。
“報.......報......”這聲突如其來的奏報,猶如一道晴天霹靂,劃破了保和殿內原本熱鬨的氛圍。
眾人的歡聲笑語戛然而止,原本喧鬨的場麵瞬間變得鴉雀無聲。
在這深夜時分,九門早已緊閉,按照常理,任何奏報都隻能等到明日才能傳入城中。
然而,此時此刻,竟然有奏報能夠突破重重關卡,進入皇宮,這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眾人麵麵相覷,心中都不禁湧起一股不安的情緒。
究竟是什麼緊急的事情,竟然需要如此急迫地傳遞消息呢?
是哪裡又發生了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