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士明珠等人見機行事,趁機向康熙皇帝上奏道:“姚啟聖此人,喜好誇誇其談,行事浮誇,就如同聖上您所洞察的那樣啊。”
康熙皇帝在聖旨中,對施琅進行了大肆封賞,冊封他為靖海侯。
然而,話鋒突然一轉,康熙皇帝對姚啟聖進行了嚴厲的指責:“……姚啟聖並未真正渡海進剿敵軍,如今看到台灣歸順,海寇被平定,便妄言自己曾經保舉過施琅,還用一些毫無益處的虛假言辭來粉飾自己,顯然是想要將施琅的功績據為己有啊!”
朝中那些善於見風使舵的文武大臣們,見到康熙皇帝的態度如此,便紛紛上書彈劾姚啟聖。
他們指責姚啟聖“浪費錢糧”、“誇大其功”,甚至企圖“卸磨殺驢”,將所有的功勞都歸於皇帝和施琅,而將姚啟聖這位最大的後勤功臣徹底踩在腳下。
康熙皇帝經過深思熟慮後,最終決定:“姚啟聖之前雖有議敘之旨,但現在應該停止執行。”
就這樣,姚啟聖不僅所有的功勞都被抹殺得一乾二淨,而且還落得了個無功有過的下場。
施琅聽完這些事情,臉上露出慚愧、又伴著同情之色:“姚總督......他......他是如何去世的?”
“大人他……他接到聖旨時,正在燈下看海防圖,聽到太監宣讀……當場就一口血噴了出來,暈死過去……”老管家的聲音抖得不成樣子。
“……醒來後,他已經說不出話了,隻是拉著我的手,顫抖著在紙上寫了幾個字……”老管家從懷中掏出一張滿是褶皺和淚痕的紙,遞給施琅。
施琅顫抖著手接過,隻見上麵用微弱的筆跡寫著五個字,力透紙背,仿佛用儘了生命最後的氣力:
“不服氣,不服輸!”
寫完這五個字,姚啟聖便撒手人寰。
他沒有留下任何關於家產的遺言,沒有一句對家人的囑托,隻有這五個字,是他對這不公世道最決絕的呐喊。
“不服氣,不服輸……”
施琅喃喃地念著這五個字,手中的紙片仿佛有千斤重。
他眼前浮現出姚啟聖那張清瘦而固執的臉,想起他們過去的無數次爭吵。
他一直以為那是政見之爭,是權力之鬥,直到此刻他才明白,在那層外殼之下,包裹著的是一顆何等赤誠、何等熾熱的報國之心!
他施琅,為了平台,賭上的是自己的前程和性命。
而姚啟聖,為了平台,賭上的卻是自己的全部家產、清白名聲,乃至最後的一口心氣!
自己攻克台灣,封侯拜將,享儘榮光。
而那個為自己鋪平了道路、清除了所有障礙的人,卻在勝利的前夜,被自己效忠的君主和同僚活活“罵”死,死得這般委屈,這般不值!
“我施琅的靖海侯爵位……都是您的心血……是您的命換來的啊!”
一股無法抑製的巨大悔恨和悲痛,如決堤的江水,瞬間衝垮了施琅所有的理智和防線。
他這位在屍山血海中都未曾眨眼的鐵血將軍,此刻雙腿一軟,“噗通”一聲,重重地跪在了姚啟聖的靈柩前。
他身上的鎧甲,那象征著赫赫戰功的冰冷鐵片,與冰涼的地磚碰撞,發出一聲沉悶的巨響,震得整個靈堂都為之一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