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事情處理不當,災禍一直延續到現在,給朝廷帶來了極大的憂慮。”
最後,施琅在關係到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台灣棄留問題上,態度異常堅決地得出結論:台灣“如果放棄,必然會釀成大禍;如果保留,確能夠永遠鞏固邊疆。”
對於議政王大臣的爭議不斷,康熙正月每日都在思考台灣的棄留。
正月十五,康熙親自召見鄭克爽、馮錫範、劉國軒。
康熙皇帝對鄭克爽、馮錫範和劉國軒等人進行了封賜,賜予鄭克爽公爵之位,馮錫範和劉國軒則被封為伯爵。
不僅如此,他們還被納入漢軍上三旗,並得到了房屋和土地等賞賜。
施琅兌現了自己的諾言,他向康熙上書保舉劉國軒,稱:
“經過仔細觀察台灣的港道,發現其迂回曲折,地勢狹窄,波濤洶湧湍急,可謂是極其險峻和堅固的地方,似乎並非容易以武力奪取勝利的地方。
然而,劉國軒毅然決然地決定將生死托付給朝廷,以免給百姓帶來生靈塗炭的災難,極力主張歸順朝廷,最終使得清軍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了整個台灣,他的功勞不可小覷。”
康熙皇帝對劉國軒的表現十分讚賞,於是任命他為直隸天津總兵。
在劉國軒上任之前,康熙皇帝親自召見了他,並對他說:
“台灣地區與朝廷隔絕六十多年,你一直心懷忠誠。由於施琅率軍征討,你率先歸順朝廷,因此特彆授予你總兵官的職位,以表示對你的優待和眷顧。不過,天津這個地方與其他偏遠省份有所不同,你需要格外留意安撫百姓,使士兵和民眾相安無事,盜賊絕跡。”
隨後賜給劉國軒白金二百兩,表裡綢緞各十匹,禦馬一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康熙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七日。
在康熙皇帝的堅持和果斷決策下,力排眾議,在台灣設立一府三縣,並設置巡道一員進行管轄。
這一府三縣隸屬於福建省,其中府名為台灣,其附郭縣名為台灣縣,南部為鳳山縣,北部則是諸羅縣,均由台廈兵備道分彆統轄。
與此同時,康熙皇帝還在台灣地區設立了總兵官一員、副將二員,並配備八千名士兵,分為水陸八營。
此外,在澎湖也設立了副將一員,統領二千名士兵,分為二營,每個營都設有遊擊、守備、千總、把總等各級官員。
康熙皇帝任命參領楊文魁擔任首任福建台灣總兵官。
在楊文魁上任前向康熙皇帝辭彆時,康熙皇帝特意召見他,並當麵囑咐道:
“台灣地處遙遠的海濱,剛剛平定不久,那裡新歸附的兵丁以及當地的土人、黑人等,種類繁多。你到任之後,務必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安撫和治理。對於那些需要用威嚴來震懾的人,就用威嚴來對待他們;對於那些需要用恩德來感化的人,就用恩德來關懷他們。總之,要做到既有利於軍隊,又有利於百姓,使海外地區保持安寧。”
康熙皇帝進一步告誡楊文魁:“台灣以海洋為財富之源,海上的商船和商販必然很多。你必須嚴格約束部下,絕不能因為貪圖私利而引發事端。”
至此,大清一統台灣,施琅立了大功、姚啟聖被氣死。
康熙對於台灣的政策公布,明珠嗬嗬一笑:“皇上聖明!”
康熙瞅著明珠的笑意問道:“聽說,納蘭性德回來了?”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