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接過手稿,仔細端詳著那些殘存的字跡。
他發現,這本手稿中原本應該包含了許多精美的詩詞,隻可惜由於損壞的緣故,很多字都已經模糊不清,難以辨認。
不過,在那些若隱若現的文字中,康熙還是隱約看到了兩首詩詞的名字:《南樓令·塞外重九》和《采桑子·塞上詠雪花》。
康熙心中一動,他立刻意識到這些詩詞的價值。
原來,這竟然是納蘭性德,在前往雅克薩的旅途中所創作的一整套塞外詩詞!
古往今來,隻有像李白、白居易、蘇軾這樣的大詩人,在遭受貶謫之後,才會因感懷身世而寫出如此動人心弦的作品。
而如今,在康熙有意無意的推動下,納蘭性德也用他自己的塞外經曆,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著名詩詞。
這讓康熙不禁感慨萬分,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平定雅克薩、驅逐尼布楚俄軍的決心——不僅僅是為了國家的領土和尊嚴,也是為了納蘭性德這樣的才子,能夠有一個安寧的創作環境。
於是,康熙封納蘭性德為二等侍衛,以表彰對於他勘察尼布楚之地的詳細見解。
康熙二十三年四月初一,陽光明媚,微風拂麵。
這一天,康熙下令朝臣們準備關於雅克薩、尼布楚以及沙俄的詳細資料。
經過數日的努力,這些資料終於全部準備妥當。
於是,康熙決定在四月初五的大朝上,與朝臣們一同討論沙俄的相關事宜。
這一決定引起了朝廷上下的廣泛關注,眾人都對這次討論充滿期待。
四月初二下午,康熙處理完政務後,閒來無事,便決定去探望一下納蘭性德。
康熙來到明珠的府邸,看到他的病情已經漸漸好轉,能夠下炕走動了,心中稍感寬慰。
納蘭性德見到康熙,連忙起身行禮,康熙笑著扶起他,關切地詢問他的身體狀況。
兩人閒聊了一會兒,話題自然地轉到了納蘭性德此次東北之行。
康熙感慨道:“容若啊,你此次東北之行,對身體的摧殘可是極其嚴重啊。想當年,朕和高士奇也隻是去了吉林烏拉,回來後高士奇這身子骨都還需要休養好一陣子,才慢慢緩過勁來呢。”
高士奇在一旁嘿嘿地笑著,附和道:“是啊,皇上,容若這一去,可真是吃了不少苦頭。不過,他現在能恢複得這麼好,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康熙搖搖頭,苦笑著說:“你們這些漢人儒生啊,身子骨就是弱。朕怎麼就沒事呢?”
高士奇連忙解釋道:“皇上,您可是真龍天子啊,自然與我們凡人不同。這麼多年了,臣也就見您生過那麼一次病。”
康熙聽了,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他拍了拍高士奇的肩膀,說道:“你這老東西,嘴巴倒是越來越甜了。”
回想往事,康熙不禁唏噓感歎。
這一場大病,險些要了他的性命。
遙想當年,皇後赫舍裡離世之時,他悲痛欲絕,不顧瓢潑大雨,親自為皇後的梓宮搭建靈棚。
那場大雨,仿佛是上天也在為皇後的離去而哭泣,冰冷的雨水無情地澆在康熙身上,讓他染上了傷寒。
若不是南懷仁及時為他診治,恐怕如今坐在皇位上的人早已易主。
“對呀,高士奇,你提醒了朕……”康熙突然開口說道,嘴角還掛著一抹淡淡的笑容。
“提醒了您?”高士奇聞言,一臉茫然,他實在想不起來自己何時提醒過康熙什麼。
康熙見狀,嗬嗬一笑,解釋道:
“從羅刹國來的使者,在京城已經逗留數月之久,卻始終無法與我們順暢溝通,原因便是我們聽不懂他的語言。而你剛剛的話,讓朕想到了南懷仁,他或許能夠勝任與羅刹國使者交流的任務。”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