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康熙皇帝堅決要求沙皇將根特木耳交還給大清,以彰顯大清的主權和威嚴。
第二條內容則是從即日起,沙皇必須停止對大清的挑釁行為。
長期以來,沙皇的一些舉動讓大清感到不安和不滿,這種挑釁行為不僅破壞了兩國之間的和平,也對雙方的關係造成了負麵影響。
康熙皇帝希望通過這一要求,能夠讓沙皇認識到和平共處的重要性,並停止一切可能引發衝突的行為。
在與孟格德的會麵中,阿爾申斯基當著他的麵做出了這樣的保證:如果沙皇批準遣返根特木耳,那麼他將立即把根特木耳送回大清;同時,他還表示已經命令雅克薩的頭目切爾尼科夫斯基,從今以後不得再肆意妄為。
然而,儘管阿爾申斯基做出了這樣的承諾,但後來的事實證明,俄國並沒有真正履行康熙皇帝的要求。
孟格德多次前往尼布楚,要求俄國按照康熙的兩條內容行事,但俄國卻一直拒不答複。
康熙十四年,沙皇派出了以尼古拉為首的一個龐大使團,共計百餘人,前來中國進行訪問。
清廷方麵則派遣理藩院尚書阿穆瑚琅前往索倫,與俄國使團相會。
雙方在會談中進行了長達一個多月的交流。
通過這次會談,以及對沙皇態度的觀察,阿穆瑚琅發現俄國完全是在欺騙大清。
他們表麵上聲稱要進行和談,但實際上卻毫無誠意,不可相信。
此時的大清,正值吳三桂掀起三藩之亂,議政王們紛紛被派往南方前線,參與這場激烈的戰爭。
然而,在這緊張的局勢下,康熙皇帝卻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他力排眾議,毅然命令俄國使臣尼古拉前來京城進行會談。
時光荏苒,康熙十五年五月,尼古拉率領著一支一百多人的龐大使團終於抵達了京城。
尼古拉帶著一份國書,呈交給康熙。
這份國書內容詳儘,共有十二個條款。
其中,第一條便是允許兩國互市,通路完全開放,不得設置關卡。
第二條則規定每年將四萬兩銀子,以及價值幾十萬兩的生絲熟絲或貴重的寶石等珍物,運往俄國。
此外,國書還指定了來往方便的海河陸路通商路線,以確保貿易的順利進行。
同時,對於被俘獲的俄方人員,國書要求清朝釋放他們,如果不能歸還,也請準許俄方贖回。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儘管這份國書內容豐富,但朝廷中卻依舊沒有懂得俄文的人。
麵對這一情況,官員們對這份國書感到束手無策,最終隻能將其置之不理。
康熙皇帝深知與沙俄的交涉至關重要,他特彆強調了兩個關鍵問題:
一是沙俄不得在邊界侵擾,二是引渡逃犯根特木耳。然而,當康熙向尼古拉提及這些問題時,尼古拉卻隻是無奈地攤開雙手,表示自己並不知曉此事。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