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康親王卻並未因此而鬆口,他堅持道:“皇上,老臣雖年邁,但仍可為國家儘一份力。隻是這北境的氣候實在惡劣,老臣的身體恐怕難以承受。”
康熙見狀,心中暗忖,這康親王分明是不想去北境,可自己又不能強迫他。
無奈之下,康熙隻得退而求其次,說道:“既然如此,那你給朕推薦一個人吧。”
康親王略微思考了一番,然後提出了兩個人選:福全和常寧,他們都是你康熙的親兄弟。
然而,康熙卻毫不猶豫地否決了這兩個人選,他解釋道:“福全和常寧雖然都是朕的親兄弟,但他們並無多少軍事才能,難以勝任北境的重任。”
既然康熙的親兄弟都不行,那還有誰能擔此大任呢?
康親王思索片刻後,突然想到了一個人,於是他說道:“安親王如何?他可是久經沙場,經驗豐富。”
康熙聽後,搖了搖頭,說道:“安親王雖然經驗豐富,但他如今已經年老體衰,年過六旬,這東北的嚴寒對他來說恐怕也是個不小的挑戰。”
康親王見康熙對安親王也不滿意,便又提議道:“那惠郡王呢?他年輕力壯,應該可以勝任。”
康熙再次搖頭,說道:“惠郡王在南方時就犯了錯,朕不僅撤了他的議政王職務,還將他關了禁閉。如今朕怎麼能相信他能在北境有所作為呢?”
康親王一口氣報出了十幾個人名,但無一例外,都被康熙毫不猶豫地否決了。
這些人要麼年事已高,身體狀況堪憂,難以承擔重任;要麼身上存在各種問題,讓康熙對他們的能力和品行產生了疑慮。
總之,沒有一個能入得了康熙的法眼。
眼看著名單上的人名越來越少,康親王終於提到了一個人:“大阿哥胤遈,從小就對軍事有著濃厚的興趣……”
然而,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康熙打斷了。
康熙苦笑著擺了擺手,說道:“康親王啊,你可彆太縱容他了。他才不過十二歲,年紀尚小,如何能擔當此等大任呢?”
這場酒宴原本氣氛融洽,康熙期待著康親王能夠挺身而出,率領大軍北上抗敵。
可誰能想到,康親王竟然以生病為由,拒絕了這一請求。
康親王走後,康熙不僅僅是心中難過。
更是氣得臉色發青,他怒不可遏地說道:“好你個康親王,朕就不信,朕還找不出一個合適的人選來!”
他的心中雖然憤怒,但也明白此事不能操之過急。
畢竟,這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和穩定,必須要慎重考慮。
康熙首先想到了明珠和索額圖,這兩人都是朝廷的重臣,在內閣中地位顯赫。
然而,正因為他們身居要職,所以不能輕易離開京城。
一旦其中一人離開,另一人的勢力必然會迅速膨脹,這對朝廷的平衡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他苦思冥想,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施琅的身影。
施琅的確是一位出色的將領,但東南地區的局勢如此複雜,實在離不開他的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