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聽得真切,誇獎道:“彭春,你真是鐵骨錚錚的漢子。”
“金先生過獎了......”
彭春沉默了一會兒,然後抬起頭看著金先生,微笑著說道:“金先生,上一次您請客,我實在是喝得太多了,有些失態。這次您可一定要多喝點啊,這裡的酒味道還不錯呢。”
康熙笑著點頭應道:“好好好……”
說著,他端起酒碗,毫不猶豫地咕咚咕咚一飲而儘。
然而,這酒其實並沒有彭春說的那麼好,它不過是普通的高粱酒而已。
但康熙似乎並不在意,他喝完酒後,突然放下酒碗,目光落在彭春身上,好奇地問道:“彭春,我記得上次聽你說話,感覺你對帶兵打仗頗有一番章法,難道你真的會打仗?”
一提到打仗,彭春的臉上立刻露出了笑容,他那一口大黃牙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
他得意地笑道:“那當然了!咱祖上可是咱們大清的開國功臣呢,我怎麼可能不會打仗呢?”
康熙聞言,心中一動,追問道:“你說的可是……棟鄂何和禮?”
彭春聞言,驚訝地瞪大了眼睛,脫口而出:“哎呦,您怎麼知道的?”
原來,在滿族人的傳統中,人們通常隻說名字而不提姓氏。
所以,如果彭春不主動提及他的姓氏,彆人很難知道他的祖上究竟是誰。
就像彭春自己,他雖然姓棟鄂,但他平時隻說自己叫彭春,根本不會提到棟鄂這個姓氏。
康熙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緩聲道:“大清的開國功臣,確實不過如此罷了。”
彭春聞言,略一思索,心中暗自讚同康熙的看法。
何和禮,這位後金五大臣之一,其聲名可謂是如雷貫耳。
他不僅是努爾哈赤帳下的五大虎將之一,更是名垂青史的一代名將。
如此人物,康熙能夠猜中,倒也在情理之中。
再看這後金五大臣,個個都非等閒之輩。
其一,瓜爾佳的費英東,其後人便是那赫赫有名的鼇拜,位列四大輔政大臣之首。
其二,鈕祜祿氏的額義都,他的後人則是康熙的老丈人遏必隆,同樣身居四大輔政大臣之列。
其三,佟佳氏的扈爾漢,他本是努爾哈赤的養子,其後人準塔如今在朝廷中也官至子爵。
其四,覺爾察氏的費揚古,他與努爾哈赤自幼相識,可謂是發小,其後人覺爾察·達爾岱更是貴為一等精奇尼哈番。
其五,便是這董鄂氏的何和禮了,他率領兵馬前來投靠努爾哈赤,後來更是迎娶了努爾哈赤的長女,成為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
然而,如今在朝堂之上活躍的眾人之中,唯獨缺少了何和禮的後人。
這一點,對於康熙來說,並不難猜到。
於是,康熙微微一笑,開口問道:“既然是開國五大臣的後代,為何不報效國家,反而在民間廝混呢?”
康熙的這一席話,讓彭春有些尷尬地直擺手,連忙說道:“不提也罷,不提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