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回到乾清宮,他的心情依舊沉重。
他一邊掀開彭春的奏折,一邊冷冷地說道:“傳朕旨意,召內閣大學士明珠、索額圖,乾清宮見駕。”
站在一旁的李德全聽到康熙的命令,立刻指揮小太監們快步前往內閣傳達旨意。
小太監們不敢怠慢,一路小跑著向內閣奔去。
康熙瞅著手中的奏折,麵色極其難看。
奏折出自北征將軍彭春之手,這位在冰天雪地中為大清戍邊的猛將,其文字也如其人一般,剛直甚至粗糲。
奏折開篇是循例的恭賀新春之詞,寥寥數語,緊接著筆鋒一轉,感謝了於十一月抵達璦琿的朝廷補給。
然而,這“感謝”二字,在康熙眼中卻顯得無比刺眼,因為其後的內容,無異於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盛世”的臉上。
彭春在奏折中用近乎質問的語氣寫道:
“臣叩問陛下,何以補給遲至十一月方抵?隆冬已至,黑龍江冰封數尺,運送之艱險,九死一生。
再者,為何補給之數額,與朝廷前旨所言,有天淵之彆?
璦琿城內外,連同駐軍、夫役、家眷,近四千之眾,嗷嗷待哺。
此番補給,僅為杯水車薪,過冬尚且勉強,何談來年開春對羅刹用兵之軍需儲備?
懇請陛下明察,速增補給,否則邊關將士,非戰死於沙場,而將凍餒於寒冬!”
每一個字,都像一根鋼針,紮在康熙的心上。
康熙脫下龍袍,隻著一身藏青色的常服,負手立於東暖閣一幅巨大的《大清輿圖》前。
他的目光,死死地釘在輿圖東北角那個小小的標記——“璦琿城”上。
腳步聲由遠及近,明珠與索額圖一前一後,快步走進殿來。
“臣,納蘭明珠、索額圖,恭請皇上聖安。”兩人跪倒在地,行大禮。
康熙沒有回頭,聲音平靜得可怕:“兩位愛卿,起來吧。今日元旦國宴,可還儘興?”
這句看似尋常的問候,卻讓明珠和索額圖的心同時一沉。
國宴,按往常來說,舉國歡慶。
宴會散後,康熙會非常高興的換上便服,出門逛逛熱鬨的京城。
可今天......
“托皇上洪福,君臣同樂,實乃萬世之幸。”明珠率先開口,言辭一如既往地圓潤妥帖。索額圖也趕忙附和。
康熙緩緩轉過身,手中拿著的正是彭春的那道奏折。
他走到兩人麵前,將那份薄薄的,卻重如泰山的奏折,“啪”的一聲,扔在他們麵前的地上。
“萬世之幸?”康熙冷笑一聲,聲音陡然拔高,如同炸雷般在空曠的殿內回響,“你們看看!這就是你們輔佐朕,治理出的‘萬世之幸’!”
明珠和索額圖大驚失色,慌忙撿起奏折,湊在燭光下迅速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