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呢?”康熙問道。
“其二,采購,層層盤剝。”
那一百萬兩前往蒙古采購牛羊的專款,理藩院派出的官員,是這鏈條上至關重要的一環。
他們是否與蒙古的王公貴族串通一氣?
以高價購入劣畜,然後私分差價?
原本能買一萬頭牛的錢,最後隻買了三千頭瘦骨嶙峋的老牛。
或者,他們乾脆偽造賬目,聲稱遭遇風雪,牲畜大量死亡,實則將銀兩中飽私囊。
康熙甚至能想象到,那些被派去的官員,在蒙古包裡與王公們推杯換盞,瓜分著本該屬於前線將士的血汗錢的醜惡嘴臉。
“其三,運輸,雁過拔毛。”
從京城到璦琿,水陸並用,漫漫長路。
漕運總督、沿途的水陸驛站、各地的地方官,每一個環節,都有無數隻手可以伸向這批物資。
漕船經過天津衛,管事的要不要“孝敬”?
陸路運輸經過山海關,守關的將領要不要“過路費”?
每到一個州,一個府,當地的官吏借口“協防押運”,是不是又要分一杯羹?
所謂的“水腳錢”、“草料費”、“車馬損耗”,無數個冠冕堂皇的名目,就像一把把小刀,一刀一刀,將這批龐大的物資,割得體無完膚。
等到了盛京,再由盛京將軍組織發往璦琿,這最後一程,恐怕又是新一輪的盤剝。
到最後,十成的物資,能有兩成抵達目的地,都算是“良心”了。
康熙躺在龍椅的靠背上,長長的歎了口氣:“哎......好日子才過了多久,這群人就開始貪汙受賄......”
“皇上,要查嗎?”李光地問道。
康熙點頭道:“先將這一批物資送過去,確保前線將士們的衣食住行,回頭朕一定會詳查此事。”
元旦節日的氣氛,已經完全沒有了往年的輝煌。
康熙的心情也極其的糟糕,彭春的質問無論真假,但有一點,這批物資必定是有人貪汙了。
正當康熙心情沮喪之際,彭春的奏折猶如一道曙光,劃破了黑暗的雲層,再次送到了他的案頭。
康熙鬱悶地打開了這份奏折,不知道彭春是催糧還是催錢。
然而,當他讀完奏折的內容後,心中的陰霾竟然漸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豁然開朗的感覺。
彭春在奏折中提到,璦琿城已經修建完成,但由於其地理位置位於江北,他鬥膽建議在開春之後,於江右再修建一座新的璦琿城。
這樣一來,兩座璦琿城便會像兩座雄關一樣,對峙於黑龍江兩岸,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接著,彭春繼續提出了另一個重要的建議,即在墨爾根修建一座中間站。
這座城池一旦建成,不僅能夠有效地控製嫩江的駐防,還可以管理索倫、達斡爾人的屯田等事務。
更重要的是,通過在墨爾根附近教導索倫、達斡爾人屯田耕種,可以積累足夠的糧食來充實軍餉,解決軍隊的後勤問題。
然而,康熙也明白,彭春的這些建議雖然聽起來很美好,但要真正付諸實踐,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如果沒有足夠的錢財,所有的計劃都將隻是空談,如同鏡花水月一般,最終化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