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四,康熙一行人從釣魚台出發,趕往古北口。
古北口,也就是如今北京的東北部,地處燕山山脈深處,是燕山最重要的隘口。
古北口地勢險要,乃是內蒙古連通京城的重要通道,稱之為北京城的咽喉。
古北口兩山對峙而立,形成一道天然的峽穀。
潮河從中穿流而過,構成了一道雄關,稱之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明朝防禦蒙古的侵擾,將古北口投入了大規模的軍事建設。
洪武年間,古北口修建關城,設立守禦千戶所,並派駐提督、參將等高級軍官,部署重兵,形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係。
在明代,古北口是名副其實的“京師鎖鑰”和“燕京門戶”,其存亡直接關係到首都北京的安全。
在清朝初期,長城的重要性已經大大降低。
因為清朝皇帝與蒙古的君臣關係,讓長城的防禦幾乎沒有什麼用處。
但古北口的地位,卻反而升高,因為古北口,已經成為康熙連接蒙古諸王部落的出塞口、入塞口。
而這一次北巡,則是大草坪,召見蒙古諸王。
六月初五日,康熙到達古北口。
望著古北口兩座山峰,康熙笑道:“胤礽、胤遈,你們可知道古北口這座雄關,有多重要?”
胤礽率先說道:“回皇阿瑪,古北口乃是我大清紫禁城的門戶,北方的蒙古部落、乃是羅刹國想要攻打我北京城,必須要從古北口入關。”
胤遈點頭附和:“太子說的沒錯,然而皇阿瑪說過,我大清與蒙古世代交好,大清絕不修建長城,這古北口的作用,也就沒有那麼大了。”
“非也......”康熙搖頭苦笑,這大兒子胤遈,腦子就是不如胤礽的靈活。
就在這時候,明珠出來解圍:“大阿哥,康熙十四年,察哈爾王布爾尼密謀,從古北口入關殺向京城。好在皇上事先洞悉,隨後派大學士圖海率軍,一舉蕩平布爾尼的叛亂。”
康熙十四年的時候,胤遈尚且不記事。
此時,胤遈落了個大紅臉,尷尬無比。
康熙沒有注意到胤遈的表情,這時候胤礽嘲諷道:“大阿哥......如今蒙古的葛爾丹極力擴張,皇阿瑪特地巡視古北口,就是要看看這裡的防禦。”
胤遈瞪了一眼胤礽:“太子,有些事兒,心裡知道就行,不必說出來。”
康熙轉頭看過來:“胤礽說的對,胤遈說的也對.......這一次,朕召見蒙古諸王,就是要說一說葛爾丹的事兒。”
“皇上,侍衛傳信,蒙古諸王已經抵達了行宮。”太監李德全彙報道。
“好,即刻出發,今晚朕要與他們一同進餐。”
話音剛落,康熙翻身上馬,身手頗為矯健。
胤礽和胤遈,也在太監的攙扶下上馬,打馬而去。
高士奇明珠對視一眼,高士奇笑道:“明相,大阿哥與太子爭寵,您可要好好的勸一勸啊。”
名字笑著搖頭:“大阿哥長大了,咱說話不管用嘍.......”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