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二年,初四,荊門。
莊蓋不在荊門駐軍,返回了鄖陽,他的所有軍務,全部交給了麾下副將哥秋陽。
這個哥秋陽,祖上自唐代開始,就內遷至江漢之間生活。
前段時間,因為襄陽戰亂,準備帶著家人逃亡峽州。
結果在半道上,讓人孟海馬的軍隊給截了,因為他識字的緣故,自稱是儒戶,這才逃過了一劫。
但因為跟程毅與孟海馬之間的交易,他最終還是沒去成峽州,而是被打包送到了鄖陽。
去年開始,他先當了房陵兵房主簿,後遷房州營軍司馬,然後今天他因為從程毅的改製,搖身一變,成了——五軍經曆司下屬,荊門校尉兼軍司馬。
算是混上了正經編製的人員。
這也體現了程毅對軍隊的控製是多麵的,稽勳官負責中下基層,而五軍經曆司負責副將。
至於主將,程毅這邊大手一揮。
各縣在外征戰的縣尉、校尉、都尉,都會分彆掛上親軍經曆司的偏將、郎將、參將的軍銜。
當然,這個隻有在征戰的時候才有用,平日裡還是各自管一攤子事情,掛這個軍銜,本質是為了加強軍隊內部的層級統禦,讓上下都能知道誰才是主將。
更重要的還是,程毅不讓這些將軍偏離自己的領導。
這樣一來,基層:一年兵、二年兵、三年兵、四年兵、五年兵。
中層:小旗、總旗、都頭、千戶。
上層:縣尉偏將)、校尉郎將)、都尉參將)。
這樣一來,最簡單的三層十一級軍隊指揮體係,也就完工了。
當然,這個隻是過渡。
以後肯定還要改,不過有了完善的升遷體係,餉銀體係,激勵體係,對於下邊來說,就是他們開始意識到,要為了未來拚搏了。
“都來了?”哥秋陽將留守在荊門州的人都喚來,看著他們說,“就除夕夜,荊門地主斯乾查汗帶兵偷襲了我們在南方開辟的小寨,導致了三百村民被屠戮一空。
這件事,你們也回去沉默了好幾天。
現在,大帥的旨意下來了,我是荊門營軍司馬,而你們之中,有一半的名單在我手中,馬上就會改組為荊門營。
所以這件事,襄陽營的就不用動了。
在荊門營沒有出現校尉、郎將之前,我就是主管。
那麼,我的想法是,複仇。”
眾人目光閃爍了一下,有人站出來舉手說:“要打固然可以,但我擔心我們行動之後,孟海馬那邊會不老實。”
“沒錯,還有孛羅帖木兒與咬住,他們倆正在附近統合安陸、潛江、中興路方向的兵馬靠攏,他們倆雖然敗了幾場,但手裡還有五千兵馬。
一旦我們選擇了南下荊門州乃至中興路,我擔心他們會將目標對準我們。”
哥秋陽看著眾人,持有反對攻打荊門州心思的,其實更多還是擔心敵人會偷襲,畢竟他們接到的命令是儘快起一座城池,然後穩紮穩打的往南土改,不必太過急切。
因為程毅接下來要對金州下手,鄖陽上半年的攻略方向是西線不是東線。
但哥秋陽這邊的態度則是南下。
他雖然能看出來程毅的戰略方向,但不代表他不能在程毅戰略方向中,進一步優化。
“我知道你們的想法,無非就是擔心敵人來襲。但我要告訴你麼你的是,誠然大帥韜略雄奇,但大帥也不是萬能的。大帥要進攻金州,而放緩了荊門州的攻略方向,這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