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毅從安康返回鄖陽。
並在這裡支起了一座造炮工坊,而且采用的還是讓所有炮匠都懵逼的鐵範鑄炮法。
“大帥,此法所造的炮,最是單薄,並且很容易侵蝕與破壞,根本撐不起戰爭所需啊!”
被委任為炮匠長的叫劉二九,他是劉繼嗣的五服外的遠親,自打南陽被王權攻下之後,劉二九因為受不了被劫掠欺辱的日子,帶著家人往南跑的時候,一個不小心被當做南鎖紅巾與西鎖紅巾貿易的丁口,舉家被賣來西邊。
然後劉二九才知道,原來他們老劉家發達了!劉三四居然當了鄖陽都尉,這不一摸清楚情況,他立刻寫信告知了劉繼嗣他的來曆。
這才被劉繼嗣推進入了匠造營,也才有了後續一係列的發展。
隻是他沒想到,程毅造炮,居然不用銅,而是采用了鐵籌法。
並且為了節省成本,程毅還搞出了高爐冶煉粗鋼,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看得他是齜牙咧嘴。
高爐粗鋼,部分還是用煤冶煉粗鋼,中原的煤含硫普遍高,你這麼冶煉,粗來的鋼也是最脆的廢鋼。
然後你轉頭就拿這些鋼來鑄炮,還用鐵範法直接鑄炮,這是就是真的草菅人命了!
而程毅看了他一眼,笑道:“放心,這些炮的使用壽命注定有限,而我不會將他們長時間使用。時間一到,立刻退役,並且下放地方,成為碉樓的寶貝。”
程毅如是說。
他當然知道他現在搞出來的一係列粗放重工業的東西,並不符合這個時代的普遍匠造需求,甚至就連清朝中期的冶煉工藝都比不上。
但那又如何?
他需要的是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爆兵流程。
鋼鐵他這裡不缺,唯獨缺的是快速變現的流程。
他前後苦思許久,最終還是沒有彆的辦法,十堰正在建設,等十條圍堰搞定,那麼他就不缺勢能。
這裡,完全可以當做工業基地來建設。
沒錯,他不需要考慮太多,完全可以複製當初三線建設的方案,而且是必然要複製的。
因為他不想跟明朝那樣,被江南士紳徹底控製朝局。
那麼想要博弈,就得有根基,有資本。
仔細看他這段時間的操作,分田後立刻進行生產隊化,這就是在搞集約化農業生產,他的借口也很簡單,為了屯田。
那麼屯田隻是一時的,因為上庸地區適合耕種的地方,需要大量勞力去梳理,沒有一二十年是下不來的。
所以立刻跟上了指標,目的就是為了先搞出粗獷的重工業。
現在的土高爐、煤鐵礦、漢江纖夫,全是為了這一套體係服務的。
基礎的資源冶煉已經落地,那麼如何將資源變成武器,再將武器變成土地與人口還有資源,就是他這段時間敲定的方案。
他決定——三五千人一個縣,一個縣配輕重炮二十幾門,銃五十條,然後將他們安置在合適的節鎮,並在節鎮上打造碉堡。
仔細看這套流程,與滿清入關之後的滿城,與日寇侵華時的碉堡是不是一模一樣。
沒錯,就是一樣的。
因為這麼做的目的很簡單,節約成本!
一個碉堡,一百人,幾門炮,就能覆蓋周圍十幾二十公裡的防禦,而這基本上就是如今一個人類聚集區的範圍。
這樣一來,一個縣還能餘出一百到兩百青壯投入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