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從來不是簡單的擺開陣勢對衝。
更多的時候,戰爭形態是圍城對壘。
也就是現在安陸府的姿態。
自從安陸被孟海馬控製下來之後,他也第一時間將安陸升級成一座土城,然後劃定了一大片防區,並將麾下的強征來的百姓、招募來的流民,分開交給下邊統領。
如此一來,安陸城四周,其實都是一座座軍營,百姓與流民在這裡生活。
再加上大量的人其實都是帶著家人的,能戰之兵的數量終究有限,然後這些士兵的家人就在軍營周圍搭建窩棚,形成聚居區。
所謂有人地方就有江湖,隨著聚居區的擺開,為了捉襟見肘的生活資源,不論水還是糧食,基層的衝突也一直都在。
不過除了衝突之外,還是有其他的力量限製了衝突爆發,比如市場。
冷兵器時代,哪怕是圍城,隻要你沒有堅壁清野的命令下達,內外的交流是無法斷絕的。
於是有了貿易,就有了細作生活的空間。
程文梁帶著人,遊走在各個聚居區,並且幫助郭普濤,去接觸孟海馬下邊的將官們。
除了替郭普濤進行牽橋搭線,程文梁還開始宣傳西鎖紅巾軍的土地政策。
對於遭受迫害的普通百姓,他們已經被搶掠了一波,整日惶惶不可終日,然後突然聽說了正在與他們作戰的西鎖紅巾軍的土地政策,不免會露出好奇與不解。
但程文梁他帶來的人,很多都是“商人”,他們走南闖北,談吐不錯,為人也圓滑老道,自然而然就會將這些內容傳播開。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
短短三日,眾人心底就有了一種朦朧概念,那就是西鎖紅巾軍的大帥是真的為“窮苦人”做主的。
隻要能混到西鎖紅巾軍治下,土地肯定不會缺,稅也很低。
至於有多低,沒人清楚,隻是知道,跟西鎖紅巾混,全家人餓不死。
這就足夠了。
當然,相較於基層百姓這邊的宣傳,郭普濤承擔的就是高層的傳播。
他帶著“徐宋政權”的名頭前來,與一些不是孟海馬嫡係的將官進行接觸,並把事情始末講出來。
說徐宋治平皇帝得到了程毅的傳信,說他與孟海馬是有盟約的,是孟海馬自己背盟。
然後又說,程毅麾下有甲兵三千,能在短時間搞出甲胄的勢力,能是沒有一點絕活的?如此就可以說明,孟海馬就是瞧中了程毅的絕活,想要據為己有。
結果戰爭一開,立刻原形畢露,直接被打得找不著北。
但治平皇帝不想看到荊襄動蕩,都是紅巾的兄弟,願意出麵調停。
但郭普濤已經被趕出來了,沒辦法,隻能求助下邊。
然後郭普濤還許諾,隻要諸位助他一臂之力,調停了荊襄動蕩之後,肯定保住他們的兵馬。
一聽這話,原本還有點不想理會郭普濤的非孟海馬嫡係勢力,立刻就露出了感興趣的情緒。
而且一聽郭普濤擁有舉薦的特權,他本人還是徐宋湖廣平章政事的官職之後,更是對他笑容和煦。
不過,這一切,都是山雨欲來的滿樓風。
真正的殺招,還沒落定。
程毅來到了安陸,看著城上城下,笑容依舊。
他身邊已經換了一個人出沒,仔細一看,便是那程文梁:“家主,郭普濤的執行有所成效,但觀望的居多。”
“這就夠了。”程毅聞言並不多在意。
“這……”程文梁看了一眼無所謂的程毅,想了想後還是說出了心中的想法,“郭普濤也不老實,他用他湖廣平章政事的名義,去拉攏那些人。
並且為了能徹底控製他們,他開始宣傳真空派了。
大有將他們變成他勢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