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靈引……歸……途……”
“神物擇主,以心養之,以魂契之……”
那夜之後,這幾句斷續的訊息與古籍箴言,便如同烙印般刻在了李薇的心頭。她清晰地感知到,胸前的蟠螭玉佩不再僅僅是一件護身符或指引物,它更像一位沉屙在身、亟待救治的古老同伴。而那些細微的“裂隙”,便是阻礙它恢複力量、乃至可能關聯“歸途”的關鍵。
修複它!必須修複它!
這個念頭成了李薇此刻最強烈的執念。但如何修複一件“蘊靈古玉”?用尋常的金銀鑲嵌?還是現代的化學粘合劑?直覺告訴她,絕無可能。這需要的是另一種層麵的“治療”,一種能彌合其靈性創傷、補充其本源能量的方法。
她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尋找方法上。在研究所的資料室裡,她的閱讀範圍變得更加聚焦。不再僅限於紋飾、曆史,而是開始瘋狂地搜尋一切與“玉養”、“靈物修複”、“能量補益”相關的記載,無論是正統的考古報告,還是那些被視為荒誕不經的誌怪小說、道家典籍、煉丹方術。
這個過程比之前更為艱難。此類記載本就稀少,且大多語焉不詳,充滿了隱喻和象征,真假難辨。
她看到《雲笈七簽》中提及“玉者,山之精也,以元和之氣潤之,可通靈”;看到《淮南萬畢術》裡模糊地記載著“聚星辰之輝,可補玉魄”;甚至在一些古老的巫覡筆記中,找到用特定草藥、礦物,配合月光、地脈進行“祝由”儀式的片段。
這些信息雜亂無章,如同散落一地的拚圖碎片。陳教授對於她突然轉向這些“玄學”領域感到些許不解,但出於對她直覺和那塊古玉的重視,並未阻攔,反而提供了不少相關的古籍線索。
“這些東西,大多被視為古人的想象,”陳教授提醒道,“科學性存疑,你需要仔細甄彆。”
李薇明白。但她沒有彆的選擇。她隻能依靠那與玉佩日漸緊密的聯係,去感受,去嘗試。
她開始留意周圍的環境。根據一些記載,日月精華、山川靈氣或許對溫養靈玉有益。她嘗試在月光皎潔的夜晚,獨自登上餐館附近唯一一座小公園的山丘,將玉佩置於月光下,凝神感應,卻收效甚微——城市的燈光太亮,空氣太濁,那點微薄的月華似乎難以穿透這層層阻礙。
她也曾利用休息日,乘坐公交車前往市郊,找到一處相對清淨的林地溪邊。當她將玉佩浸入清澈的溪水,感受著水流與草木的清新氣息時,玉佩確實傳來了一絲微弱的、如同久旱逢甘霖般的愉悅顫動,但那感覺轉瞬即逝,對修複那些深層的“裂隙”而言,無異於杯水車薪。
看來,僅僅依靠現代都市中稀薄的自然能量,遠遠不夠。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些玄奧的記載。“特定草藥”、“礦物”、“星辰之輝”……這些關鍵詞反複出現。
草藥和礦物?她身無分文,如何獲取?即便知道名稱,此世的草藥礦物,與古籍記載的,還是同一種東西嗎?
星辰之輝?在光汙染嚴重的城市,連看清星星都困難,如何“聚輝”?
困境如同鐵壁,橫亙在前。
這日,她在一本極為冷僻的、名為《金石靈樞錄》的殘卷中,看到了一段讓她心跳加速的文字:
“……夫靈玉有損,非金石可補,需以同源之氣引之。或尋蘊靈之古玉殘片,以其本源相融;或覓天地所鐘之靈物,如‘月華髓’、‘星輝砂’、‘地脈乳’之屬,化其菁華,徐徐滋養……”
同源之氣!靈物!
李薇猛地站起身,在資料室來回踱步,心情激蕩。
尋找另一塊蘊靈古玉?這無異於大海撈針,可遇不可求。
但“月華髓”、“星輝砂”、“地脈乳”……這些名字雖然聽起來玄乎,但是否指向某些現實中可能存在的、蘊含著特殊能量的物質?比如,某種特定的晶體?隕石?或者……極其罕見的天然礦物?
她想起曾在自然博物館的展覽中,見過一些在黑暗中會自行發出微光的“夜明珠”螢石),以及一些據說擁有特殊磁場的水晶。這些東西,是否就蘊含著微弱的“星辰之輝”或“大地之氣”?
一條看似荒謬,卻又隱隱透著可能性的路徑,在她眼前緩緩展開。
她知道,憑她一個餐館洗碗工的身份和能力,想要尋找這些傳說中的“靈物”,難如登天。
但她必須嘗試。
為了修複古玉,也為了那渺茫而珍貴的——“歸途”。
她合上《金石靈樞錄》,眼神重新變得堅定。接下來的目標,除了繼續在書海中尋找更具體的線索,還要開始留意現實世界中,那些可能蘊含著特殊能量的“奇石異物”。
或許,該去那些賣“古董”、“玉石”、“水晶”的地方看看?哪怕隻是去觀察,去感受。
胸口的玉佩,似乎感應到她重新燃起的決心,傳來一陣溫和而堅定的暖意,仿佛在說:
前行,我與你同在。
喜歡兒媳揭開婆婆的秘密請大家收藏:()兒媳揭開婆婆的秘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