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堉與徐壽峋兩位音律大家的“知音盛會”持續了整整一天一夜,期間薑小勺隻需要定時送去些清淡飲食和提神醒腦的茶水即可。兩人廢寢忘食,時而激烈辯論,時而撫掌狂笑,最終似乎在某項關鍵演算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激動得抱在一起老淚縱橫。當徐壽峋帶著滿載的收獲與不舍離去時,朱載堉雖麵容憔悴,眼中卻閃爍著前所未有的明亮光彩,仿佛年輕了十歲。
【…協助朱載堉完成關鍵性音律探討與驗證…朱載堉研究進度大幅推進…獲得其深度感激…】
【…獲得狀態:【律呂調和】…效果:短時間內對節奏、韻律感知增強,處理需要精確時序的烹飪步驟如發酵、熬糖)時穩定性提升…】
【…獲得特殊物品:【協律心得·殘】…效果:記載了部分音律和諧與數學比例的精要,可微弱提升對食材配比、味道平衡的直覺…】
薑小勺也為朱載堉感到高興,這份“協律心得”雖非直接用於廚藝,但其蘊含的“和諧”與“比例”理念,對他理解五味調和頗有啟發。
送走徐壽峋,安撫好激動過後沉沉睡去的朱載堉,時味居剛恢複片刻寧靜,那口儘職儘責的鐵鍋便再次泛起波瀾。這次的波動,帶著一種務實、探究、細致觀察的工匠氣息。
一位身著明末常見儒生服,卻挽著袖子,手上似乎還沾著些許墨跡與不知名顏料的中年人邁步而出。他麵容樸實,眼神卻充滿求知欲與實乾精神,一出來就敏銳地打量著廚房的結構、灶具、以及那些琳琅滿目的現代廚具,口中喃喃:“此灶非柴非炭,竟有藍火?奇哉!這些鐵器指不鏽鋼廚具)光滑如鏡,是何工藝?”
薑小勺一看這做派,心中已有猜測,上前拱手:“晚生薑小勺,歡迎先生光臨時味居。先生可是對庖廚之器感興趣?”
那中年人這才回過神來,連忙還禮:“在下宋應星,字長庚。貿然闖入,失禮了。實不相瞞,宋某一生致力於記錄天下百工技藝、萬物機理,見此間器物前所未見,一時忘形,還望掌櫃海涵。”
果然是《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這位可是中國古代科技的集大成者。薑小勺心中肅然起敬,笑道:“宋先生為天下記錄百工,功德無量。此間器物確實有些特彆,先生若有興趣,晚輩可為您大致講解一二。”
宋應星大喜過望:“當真?那宋某便厚顏叨擾了!”
於是,薑小勺便帶著這位好奇寶寶般的科學家,在廚房裡進行了一場彆開生麵的“科普導覽”。他從燃氣灶的原理含糊解釋為“地火”的一種),講到不鏽鋼的冶煉簡化為“百煉精鋼”),甚至打開冰箱展示了製冷效果解釋為“人造寒冰”),看得宋應星眼花繚亂,嘖嘖稱奇,不停地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飛快記錄,還畫下了簡單的草圖。
“妙!太妙了!若能將這些技藝帶回,必能利國利民!”宋應星激動不已,但隨即又歎了口氣,“隻可惜,其中機理深奧,許多非宋某所能儘解,更遑論推廣了。”
薑小勺理解他的遺憾,安慰道:“先生不必苛責,知識積累非一日之功。先生所做記錄,已是照亮後人的明燈。不如先嘗嘗本店的飯菜?或許這烹飪之道中,也有先生感興趣的技藝。”
宋應星聞言,注意力果然被轉移:“哦?如此甚好!便請掌櫃安排。”
薑小勺想了想,決定做一道工序相對複雜、能體現多種烹飪技巧和食材處理的菜——八寶葫蘆鴨。這道菜需將整鴨脫骨而皮不破,填入八種餡料,塑成葫蘆形,再經焯水、油炸、慢燉等多道工序,極其考驗刀工、火候和對食材的理解。
他在製作時,刻意放慢動作,並向宋應星解釋關鍵步驟:如何巧妙脫骨,如何調配八寶餡料使其口感味道和諧,油炸如何鎖住水分,慢燉如何讓滋味滲透。宋應星看得目不轉睛,聽得連連點頭,不僅對烹飪本身,對其中蘊含的物理變化如油炸時的高溫瞬間反應)、化學原理如餡料發酵產生的風味)也表現出濃厚興趣,不斷提問記錄。
當那隻形態逼真、色澤紅亮、香氣撲鼻的八寶葫蘆鴨最終呈上時,宋應星更是讚歎不已:“鬼斧神工!這已非單純口腹之欲,乃是技藝之巔峰!”他細細品嘗,感受著外皮的酥香、鴨肉的嫩滑、餡料的豐腴與融合,更是對其中體現的“工巧”與“調和”理念佩服得五體投地。
【…接待特殊食客:宋應星…滿足其“探究百工技藝與萬物機理”需求…獲得其高度認可與友誼…】
【…獲得狀態:【格物致知】…效果:短時間內觀察力、分析力提升,善於發現食材特性與烹飪過程中的物理、化學變化…】
【…獲得特殊物品:《天工開物·膏液篇》補遺心得…效果:宋應星受現代廚房啟發,對油脂提取、醬料釀造等有了新的理解與猜想,閱讀可提升對食材深加工與風味物質提取的認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宋應星心滿意足,帶著滿滿幾頁筆記和一顆被現代相對他而言)科技與廚藝震撼的心離開了,想必他的《天工開物》若能流傳至後世,或許會多出一些超越時代的、關於“異域奇器”與“神乎其技”的模糊記載。
……
時味居的日常,在林薇成為“知情者”後,似乎進入了一種新的平衡。林薇不再暗中調查,而是以一種更為直接但也更為謹慎的方式參與其中。她經常會帶著那個紙質筆記本,記錄下觀察到的點點滴滴:蘇軾對一道新菜的點評,袁枚關於某樣食材古法處理的講述,甚至隻是朱載堉無意中哼出的一段古譜旋律。
她開始嘗試理解並融入這個奇特的圈子,雖然依舊難免震驚,但更多的是以一種學術研究的態度在對待。她會幫薑小勺篩選和核實一些來自現代食客的、可能涉及敏感信息的疑問,也會利用自己的人脈,悄悄化解一些來自外界如工商、衛生部門例行檢查)的小麻煩,用實際行動證明著自己作為“盟友”的價值。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
這日,那位之前被林薇嚇退的“饕餮樓”老板錢富貴又來了。這次他不是一個人,身邊還跟著一個穿著工商製服、麵色嚴肅的中年男子。
“王科長,就是這家店!”錢富貴一進門就指著時味居嚷嚷,聲音洪亮,引得店內食客紛紛側目,“我嚴重懷疑他們使用非法添加劑和不明來源的食材!你看他們這菜的味道,根本不像正常手藝能做出來的!還有這些裝修、這些擺設,故弄玄虛,指不定藏著什麼貓膩!您可得好好查查!”
那位王科長麵無表情,拿出證件在薑小勺麵前一晃:“我們是區工商局和食品安全局的聯合檢查小組,接到群眾舉報,現依法對時味居進行檢查,請配合。”
薑小勺心裡一沉,知道這是錢富貴賊心不死,動用關係來找茬了。他強自鎮定道:“我們店所有食材都有正規進貨憑證,歡迎檢查。”
檢查人員開始仔細核查進貨單、衛生許可證、員工健康證等。錢富貴則得意洋洋地在店裡踱步,東摸摸西看看,嘴裡還不陰不陽地說著:“哼,裝得挺像!我看你們那後院裡肯定有鬼!王科長,我建議後院也要重點檢查!”
就在這時,林薇從她的角落座位上站了起來,臉上帶著職業化的微笑,迎向了那位王科長:“王科長,您好。我是《城市探秘》雜誌的記者林薇。”
王科長顯然認得林薇,嚴肅的臉上露出一絲意外:“林記者?你怎麼在這兒?”
“我正在對時味居做一期深度專題報道,關注傳統美食與現代經營的結合。”林薇從容不迫地說道,同時看似無意地亮了一下掛在胸前的、貨真價實的記者證,“關於時味居的食材和工藝,我之前已經做過一些初步調查和背景核實,他們的食材渠道雖然有些特殊她意味深長地看了薑小勺一眼),但均符合安全標準,並且店主薑小勺先生對傳統烹飪技藝的複原和創新,很有獨到之處,這也是我們雜誌關注的重點。”
她的話滴水不漏,既點明了自己在此的正當理由,又隱晦地為時味居的“特殊”做了背書,同時借助媒體的影響力,給對方施加了壓力。
王科長的臉色緩和了一些。他清楚林薇在業內的口碑和能量,既然她都這麼說,而且目前檢查也確實沒發現什麼明顯問題,再糾纏下去,尤其是硬要檢查彆人明確表示是“私人工作室”的後院,恐怕會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錢富貴見狀急了:“王科長,她……她說不定被收買了!您可不能聽她一麵之詞啊!”
王科長瞪了錢富貴一眼,低聲道:“老錢,沒有確鑿證據,不要亂說!林記者的信譽我還是知道的。”他轉身對薑小勺公式化地說:“薑老板,目前檢查暫未發現問題,但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請務必繼續保持。我們就不多打擾了。”
說完,便帶著一臉不甘的錢富貴離開了。
薑小勺長舒一口氣,對林薇投去感激的目光。林薇微微頷首,低聲道:“看來,有人不想看你安穩做生意。以後這類麻煩,恐怕不會少。”
薑小勺點了點頭,心中明了。錢富貴不過是跳梁小醜,但其背後可能折射出同行更深的忌憚與排擠。時味居的現代經營之路,在擁有了林薇這位特殊盟友後,雖暫時化解了一次危機,但未來的風浪,或許才剛剛開始。宋應星帶來的“天工”務實精神猶在耳邊,而現實中的“醋海微瀾”已悄然翻湧。
喜歡膳時通古今請大家收藏:()膳時通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