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味居的“去網紅化”策略一開始進行得並不順利。
門口立起“東坡先生限定會客時段”的牌子後,果然引起了不少專門為此而來的粉絲的不滿。
“啊?就一個小時?我排了倆小時隊呢!”“老板,通融一下唄,我就跟東坡先生合個影,很快的!”“是不是看不起我們粉絲?信不信我網上發帖黑你們店?”
趙四在前廳賠笑解釋得嘴角冒泡,嗓子都快說啞了。蘇東坡倒是嚴格遵守約定,非會客時段就真的待在後院,要麼看書薑小勺給他找來的帶插畫的現代書籍),要麼觀摩薑小勺做菜,偶爾技癢還想上手顛勺,被薑小勺心驚膽戰地勸住了——這位爺要是把鍋顛壞了,他可沒地方修。
客流肉眼可見地減少了一些,營業額也隨之下降。房東那邊又催了一次租金,語氣更加不耐煩。壓力全部回到了薑小勺和後廚上。
必須儘快拿出能打的新品!提升客單價!留住真正的食客!
薑小勺發了狠,幾乎住在了後廚。沒有菌泥輔助,一切回歸原始,他靠著紮實的基本功和之前優化菜譜的經驗,開始瘋狂試驗。
他的核心思路,還是圍繞“辣”做文章。時味居的辣味招牌已經打出去一部分,不能丟。而且辣味菜品往往更容易做出記憶點和溢價。
他首先瞄準了辣醬。一款好的獨家辣醬,不僅能用於烹飪,還能作為拌飯拌麵神器,甚至可以直接裝瓶售賣,增加收入渠道。
沒有【研磨·改】,他就手工挑選不同品種的辣椒,分彆用石臼、碾槽反複試驗研磨粗細對風味的影響。沒有【熔煉·改】,他就寸步不離地守著炒鍋,用傳統手法控製油溫和時間,激發香料最深層次的香氣。沒有【後勤·改】,他就更精細地處理食材,親自把控每一個環節。
這個過程極其枯燥和疲憊,失敗了一次又一次。炒糊的、香味不足的、隻有死辣沒有層次感的…廢棄的辣醬半成品堆了一大桶。
蘇東坡和趙四成了忠實且痛苦)的試吃員。
“小勺掌櫃…此醬…辛辣有餘,然香氣似被烈火奪去,隻餘焦苦之味…”“掌櫃的,這碗好多了!就是…就是辣得有點單一,吃完嘴裡空落落的…”“嗷!老板,這瓶勁大!就是吃完感覺肚子裡像有團火在燒…”
薑小勺根據反饋不斷調整配方和工藝:調整辣椒品種比例增香型、增色型、增辣型混合);加入豆瓣醬、豆豉提升醇厚感;融入微量的糖和醋平衡口感;甚至嘗試加入一點點堅果碎提升層次…
他幾乎不眠不休,眼睛熬得通紅,身上永遠帶著一股濃烈的辣椒和油煙混合的味道。
就在他快要累垮的時候,轉機出現了。
或許是因為極致的專注和壓力,或許是因為一次次失敗積累的經驗,又或許是那三個休眠的菌泥殘片在無意識中依舊散發著一絲微弱的、曾被優化過的能量場,影響了他的直覺…
在一次炒製過程中,他福至心靈,在辣椒下鍋前,先用溫油緩慢浸泡了十幾種香料,耐心逼出最純粹的複合香氣,再分批次投入不同粗細分級的辣椒粉,最後才加入豆瓣醬等物,火候轉換精準到秒。
頓時,一股前所未有的複合型辛香爆發出來!那香氣霸道而醇厚,辛辣中帶著迷人的焦香、醬香和一絲難以言喻的果木甜香,層次極其豐富,勾得人口舌生津!
就連在後院看書的蘇東坡都忍不住抽著鼻子尋味而來,驚呼:“此香隻應天上有!小勺掌櫃,可是成了?”
薑小勺小心翼翼地將炒好的辣醬盛出,冷卻後,舀了一小勺遞給蘇東坡和趙四。
兩人嘗了一口,頓時瞪大了眼睛!
“妙!妙極!”蘇東坡拍案叫絕,“入口先是香,繼而辣意層層遞進,如浪潮湧動,其後又有回甘與醇厚托底,令人回味無窮!此醬可佐萬物!”
趙四被辣得嘶哈吸氣,卻豎著大拇指舍不得停下:“好…好吃!掌櫃的!這醬拌鞋底都香!”
薑小勺自己嘗了一口,激動得差點哭出來。成了!終於成了!
這款手工精釀的複合辣醬,雖然比不上菌泥巔峰時期那種極致均勻和高效,卻多了一種充滿鍋氣和人情的複雜風味,堪稱意外之喜!
他將其命名為“時味魂辣醬”,作為鎮店之寶,開始應用於新推出的“魂辣係列”菜品:魂辣炒飯、魂辣拌麵、魂辣香鍋…並且推出小瓶裝售賣,價格不菲。
與此同時,他也改進了其他菜品的工藝,雖然效率低,但更加用心,品質穩步提升。
新品一經推出,果然受到了真正食客的好評!雖然客流不如網紅時期,但留下來的大多是認可菜品質量的回頭客,客單價也顯著提升。時味居的口碑,開始從“網紅打卡地”慢慢向“實力派寶藏小店”轉變。
薑小勺稍微鬆了口氣,但依舊不敢懈怠,每天依舊在後廚拚命。
而北宋這邊,童貫的“辣味軍糧”計劃,在經曆了初期的罵聲後,竟然…真的開始顯現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