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離去,給時味居留下了一道鋒銳的劍意與一絲若有若無的悵惘。蘇軾連著幾日都顯得有些沉默,少了鬥嘴的對象,連酒似乎都少了些滋味。薑小勺理解他的心情,這位豪放派的詞人,內心亦有細膩重情的一麵。
為了轉移蘇軾的注意力,也為了繼續豐富小店的菜品底蘊,薑小勺這幾日除了鞏固【主動意念場域】,便是與蘇軾一同鑽研麵食與點心的製作。蘇軾對麵食頗有心得,尤其擅長一種他稱為“東坡環餅”的油炸麵食,兩人嘗試著改良配方,控製油溫,做出了外酥內軟、甜而不膩的升級版,深受顧客歡迎。
這日傍晚,客流漸稀,薑小勺正與蘇軾在後院探討是否能在環餅中加入些許桂花蜜增香,鐵鍋再次傳來了時空波動。這次的波動,帶著一種沉鬱頓挫、憂國憂民卻又深諳生活情趣的複雜氣息,仿佛一位看儘世事滄桑,卻依舊能在苦難中尋覓詩意的老者。
光渦中,一位身著中唐時期常見士人服飾,麵容清臒,眉宇間帶著些許疲憊與憂思,但眼神卻溫和而睿智的老者,拄著一根竹杖,緩步走出。他先是有些茫然地看了看四周,目光掠過現代化的廚房,最終落在正在討論美食的薑小勺和蘇軾身上,尤其是在蘇軾那明顯不同於本朝風格的衣著上停留了片刻。
【…時空連接穩定…歡迎蒞臨:詩人白居易…當前狀態:退隱洛陽感懷時事)…】
白居易!中唐現實主義詩人的代表人物,《長恨歌》、《琵琶行》的作者!
薑小勺心中又是一陣激動,連忙上前行禮:“小子薑小勺,見過白先生!這位是蘇子瞻蘇先生。”
蘇軾也對這位詩名遠播的前輩十分敬重,拱手見禮。
白居易還禮,語氣溫和帶著些許訝異:“二位不必多禮。老夫白樂天,不知此處是……?觀二位形貌談吐,似乎……非同一般。”他顯然也察覺到了此地的異常與時空氣息。
薑小勺照例一番解釋。白居易聽得十分認真,不時提出疑問,對時空穿梭之事雖感震驚,但更多的是一種對未知事物的探究與思索。當他得知蘇軾來自北宋時,更是感慨萬千:“不想竟能跨越時空,得遇後世文豪,真乃奇緣!”
三位文人相聚,話題自然離不開詩詞文章。蘇軾對白居易的《長恨歌》推崇備至,讚其“婉轉附物,怊悵切情”;白居易則對蘇軾的豪放詞風頗為欣賞,尤其喜歡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言其“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
談及動情處,白居易不免又想起《長恨歌》中所寫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以及中唐以來藩鎮割據、民生凋敝的現狀,神色間流露出深深的憂思與無奈,輕聲吟誦起其中的片段:“……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他吟誦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悲涼與沉痛,仿佛將那段帝妃的生死之戀與家國之痛一同帶到了這小小的後院。就連向來豁達的蘇軾,也收斂了笑容,麵露凝重之色。
薑小勺在一旁聽著,感受著那詩句中蘊含的濃烈情感與曆史厚重感,心中忽然萌生一個念頭。他起身對白居易和蘇軾道:“白先生此詩,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小子不才,願以此詩意境為引,做一席‘長恨歌宴’,以美食寄情,聊表對先生詩才與那段往事的敬意,如何?”
白居易和蘇軾聞言,都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以詩入饌,乃是雅事。
薑小勺說乾就乾。他結合《長恨歌》中的意象與情感轉折,迅速構思了幾道菜品:
第一道,【驪宮凝露】。取最新鮮的蝦仁、乾貝、雞脯肉切成細茸,混合蛋清、少許澱粉,攪打上勁,擠成丸子,入清雞湯中文火“養”熟。成品湯色清澈見底,丸子潔白如玉,浮於湯中,如同驪山華清宮苑中凝結的朝露,象征著愛情初萌時的純淨與美好。
第二道,【霓裳羽衣】。選用顏色各異的時蔬胡蘿卜、西蘭花、紫甘藍、白玉菇等),切成細絲或修成花瓣形狀,快速清炒,保持其鮮豔色澤與爽脆口感,拚擺於盤中,宛如霓裳羽衣舞的華麗絢爛,對應詩中“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的極盛轉衰。
第三道,【馬嵬斷腸】。這道菜最為費心。薑小勺選用上好的牛腩肉,先焯後燉,加入少許山楂使其更易酥爛,但調味時,卻刻意減少了香料的運用,隻用了最基本的醬油、黃酒和少許鹽,突出牛肉本味的同時,帶出一絲苦澀與厚重。他將燉得酥爛的牛肉撕成粗絲,擺盤時故意留下些許淩亂破碎之感,旁邊配以幾根焯過水、保持原色的苦瓜絲。此菜對應楊貴妃香消玉殞的馬嵬坡,口感酥爛卻滋味複雜,帶著離彆與斷腸之痛。
最後一道甜品,【比翼連理】。用糯米粉包裹豆沙餡,做成一對相依相偎的鳥兒形狀,上籠蒸熟,出鍋後點上紅曲米染成的“眼睛”。糯米團子軟糯香甜,寓意“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美好願望與永恒遺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這幾道菜連同溫好的黃酒被端上桌時,白居易看著那一道道與詩意緊密契合的菜品,尤其是那盤刻意營造悲涼之感的【馬嵬斷腸】,眼眶竟微微濕潤了。他拿起筷子,每嘗一道菜,都細細品味,仿佛不是在吃東西,而是在重溫那段刻骨銘心的曆史與情感。
“妙……妙極!”白居易放下筷子,長歎一聲,聲音有些哽咽,“薑店主真乃知音!此宴已非尋常肴饌,而是以五味演繹七情,將詩中未儘之意,付諸盤飧之間。這【馬嵬斷腸】……唉,其中苦澀,恰如老夫當年落筆時的心境……”
蘇軾也深受感染,舉杯道:“樂天前輩詩動千古,小勺廚藝通靈,以食詮詩,相得益彰!當浮一大白!”
三人舉杯共飲。酒酣耳熱之際,白居易的愁緒似乎也化解了不少。他興致勃勃地向薑小勺問起現代的各種事物,對電燈、自來水依舊好奇,當聽到手機可以即時通訊、覽閱天下文章時,更是驚歎不已,連呼“此物若在,何愁音書遲滯,民情難達!”
他尤其對薑小勺能安穩經營這家小店,以美食連接不同時空的際遇表示讚賞:“小勺雖居鬨市,卻能守一方淨土,以味通古今,此亦快事!比之朝堂紛爭,江湖險惡,此處反倒更得自在。”
臨彆時,白居易從懷中取出一卷自己親筆抄錄的《琵琶行》詩稿,贈予薑小勺:“老夫身無長物,唯有這些許筆墨。此詩亦是感懷之作,贈與小友,望你勿忘詩中‘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慨,亦能常懷悲憫之心。”
【…獲得蘊含【悲憫】與【感懷】意念的物品:【白居易手書《琵琶行》】…】
【…效果:微弱提升對情感意境的感知與表達能力…置於室內可微弱增強“共情”、“慰藉”之氛圍…】
又一份蘊含著深厚人文精神的饋贈!
送走白居易,薑小勺握著那卷詩稿,感受著其中沉甸甸的【悲憫】與【感懷】之意,心中觸動。這些跨越時空而來的文人墨客,帶給他的不僅是廚藝的啟發和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種精神的滋養與視野的開闊。
他將詩稿與其他古物放在一起。當那溫和而深沉的悲憫之意融入秩序場域時,整個場域仿佛多了一份包容與撫慰的力量,連那躁動的暗紅碎片,似乎都在這股意念的籠罩下,變得稍微安靜了些。
【…秩序場域獲得【共情】特性補充…對混亂意念的安撫效果微弱提升…】
【…混沌標記淨化度:57…】
蘇軾看著那卷《琵琶行》,又看了看院內穩固而充滿人文氣息的場域,感歎道:“小勺,你這家店,如今不僅是味蕾的驛站,倒更像是……文脈與情思的渡口了。”
薑小勺微微一笑,望向夜空。是啊,一口鍋,連接的不隻是時空,更是千古的人心與文心。前方的路或許依舊充滿挑戰,但擁有這些,他覺得自己更有力量走下去。而下一段旅程,又會迎來哪位特殊的“食客”呢?他隱隱有些期待。
喜歡膳時通古今請大家收藏:()膳時通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