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主角光環,沒人打他們。現實中,這麼乾,就是上去送人頭。”
史大凡揉著腰,齜牙咧嘴地說道。
“這幫老美拍電影就是瞎搞,哪有打仗不戴頭盔的?為了耍帥,命都不要了。”
謝思瀟則盯著屏幕上一個隊員的裝備,皺起了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隊長,你看他腿上的快拔槍套,位置太低了。”
“劇烈跑動的時候會嚴重影響平衡,而且拔槍速度也不見得快,純屬樣子貨。”
“沒錯。”林辰點點頭,“所以說,電影這東西,看看就行了,彆全信。”
“但我們也要學會有選擇地吸收。”
“比如他們這種小隊協同作戰的默契,還有在極端壓力下的應變能力,這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打仗,打的是什麼?打的是腦子,是信息,是配合。”
“光有一身蠻力,那就是個莽夫。”
隊員們都若有所思地點著頭。
這就是孤狼的日常,訓練的時候往死裡練,複盤的時候也絕不含糊。
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強。
夜深了。
隊員們都回了宿舍休息。
林辰卻沒睡。
他的房間不大,但很整潔。
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個衣櫃,就是全部的家具。
此刻,他正坐在桌前,借著一盞台燈,整理著一遝厚厚的資料。
這些,全都是關於反狙擊手作戰的案例分析和戰術總結。
有他自己寫的,也有從各種渠道搜集來的。
他拿起筆,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了幾個字。
“高強度對抗環境下的心理乾預與重建。”
他想起了下午泥坑裡的那場混戰。
那是最好的解壓方式,也是最直接的團隊凝聚力訓練。
或許,這種模式,可以係統化,常態化。
林辰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弧度。
休息?不存在的。
對於孤狼來說,變強,永無止境。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就被一陣狂風攪得天翻地覆。
風聲如同鬼哭狼嚎,卷起地上的沙石,劈裡啪啦地砸在營房的窗戶上。
026後勤倉庫改建的影音室裡,孤狼突擊隊的隊員們一個個東倒西歪地坐著,人手一杯熱茶。
“這鬼天氣,跟世界末日似的。”鄧振華縮了縮脖子。
“正好,今天可以光明正大地摸魚了。”
史大凡白了他一眼:“摸魚?你忘了昨天隊長怎麼說的了?今天有新科目。”
話音剛落,林辰抱著一台筆記本電腦走了進來,身後跟著抱著一堆設備的陳國濤。
“都到齊了。”
林辰言簡意賅,將筆記本電腦接上投影儀,沒有半句廢話。
“今天的天氣,正好適合我們進行室內理論和反應力訓練。”
“靠,還真來啊。”鄧振華小聲嘀咕。
幕布上,畫麵亮起。
那是一段經過剪輯的影像資料,全是各種狙擊和反狙擊的真實戰場錄像。
有的是從無人機視角俯拍,有的是從士兵的頭盔攝像機記錄,畫麵晃動,充滿了緊張和血腥。
一段畫麵裡,一支小隊正在巷戰中快速推進。
突然,走在最前麵的一個士兵頭盔上爆出一團血霧,整個人直挺挺地向後倒下。
整個過程,快到讓人反應不過來。
“看到了嗎?”
林辰按下了暫停鍵,畫麵定格在那名士兵倒下前的瞬間。
“從敵人開槍,到子彈命中目標,中間的飛行時間可能隻有零點幾秒。”
“但從敵人發現目標,瞄準,再到扣動扳機,這個過程,會給你們留下一個窗口期。”
他指著屏幕上一處不起眼的二樓窗戶。
“狙擊手最喜歡選擇這種地方,視野好,有遮蔽,易於撤離。”
“你們要做的,就是在踏入這片區域之前,就提前對所有可能的狙擊點進行預判。”
林辰的聲音在安靜的影音室裡回響,清晰而有力。
“反狙擊手作戰,有四個核心要素。”
“敏銳、觀察、判斷、反應!”
“敏銳的戰場嗅覺,讓你們能第一時間感覺到危險;”
“細致的觀察,讓你們能發現敵人留下的蛛絲馬跡;”
“精準的判斷,讓你們能鎖定敵人的位置;”
“而快速的反應,則是在一切都失控時,救你們命的最後一道保險!”
“記住一個數字,0.8秒。”
林辰的眼神掃過每一個人。
“這是普通士兵從聽到槍聲到做出規避動作的平均反應時間。而對於我們來說,這個時間必須無限縮短。”
“你們要練到,在感覺到危險的瞬間,身體就已經做出了反應!”
“不是大腦命令身體,而是身體的本能!”
所有人都坐直了身體,臉上的慵懶一掃而空。
他們知道,這是在戰場上能救命的東西。
林辰切換了投影畫麵,幕布上出現了四個大字。
銳利、觀察、判斷、反應。
“銳利,靠的是自覺。你必須強迫自己,把每一次訓練都當成實戰,時刻繃緊那根弦。”
“觀察,靠的是習慣。多看,多想,把觀察融入你們的本能。”
“判斷,靠的是思維。學會換位思考,如果你是狙擊手,你會藏在哪裡?”
“至於最後的反應……”
林辰的嘴角勾起一個弧度。
“反應,就隻能靠練了。日複一日,千錘百煉地練!”
喜歡最強單兵:從單挑特戰小隊開始!請大家收藏:()最強單兵:從單挑特戰小隊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