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廟的大殿裡,石灰桶還沒收拾,木鋸聲時不時從偏殿傳來,林風卻已經拉著張掌櫃、李大爺、春桃和小李子,圍坐在臨時搭起的木桌旁,桌上攤著幾張粗糙的麻紙,上麵畫滿了歪歪扭扭的公式和草圖——這是新式學堂的課程設計討論會,沒有朝堂的嚴肅,倒像場百姓湊在一起的“過日子謀劃會”。
“先說說數學。”林風拿起一張畫著杆秤的麻紙,指著上麵的刻度,“不用教太複雜的,就教加減乘除,還有丈量——張掌櫃,你平時給百姓稱布、算糧價,最清楚他們需要啥,你說說,咋教才好懂?”
張掌櫃趕緊湊過來,拿起炭筆在紙上畫了個饅頭:“陛下,俺覺得得用百姓熟悉的東西教!比如算饅頭錢,一個饅頭一文,三個饅頭三文,用實物舉例,孩子們一學就會;丈量就更簡單了,用布尺量布,用木杆量地,告訴他們‘一尺布能做啥,一畝地能種多少糧’,比乾講數字管用!”
小李子在旁邊聽得直點頭,順手在饅頭旁邊畫了個卡通小人,舉著杆秤,旁邊寫著“三個饅頭三文錢”,逗得眾人都笑了。“俺覺得這樣好!”小李子舉著畫,“畫個小人舉杆秤,孩子們一看就記住了,比光寫字強!”
林風笑著點頭,把麻紙推給春桃:“就按這個思路,數學分兩門:‘算賬課’教加減乘除,用饅頭、布匹當例子;‘丈量課’教用尺、用杆,幫百姓量地、量布,以後買東西不被坑秤,種莊稼知道收成。春桃,你把這些畫成小圖,貼在教材上,讓孩子們看著圖學。”
春桃趕緊應下,手裡的炭筆已經在紙上勾勒起布尺的樣子,還在旁邊畫了個小農民,舉著木杆量地,活靈活現。
接下來是物理。李大爺蹲在地上,撿起根木棍,又找來塊石頭,放在木棍下麵:“陛下,俺覺得物理就是‘過日子的巧勁’!比如這木棍,下麵墊塊石頭,就能撬起比自己重的東西,這就是‘杠杆’;還有水井裡的桶,空桶輕,裝滿水重,這就是‘浮力’——俺們種地、挑水都能用得上,教給孩子們,能省不少勁!”
林風眼睛一亮,接過木棍試了試,果然輕鬆撬起了石頭:“說得對!就教‘巧勁課’,不叫物理,百姓聽不懂。教杠杆,就說‘撬石頭、掀井蓋的竅門’;教浮力,就說‘為啥木盆能浮在水上,鐵桶沉底’,再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試,比光講道理強!”
小李子又忍不住湊過來,在紙上畫了個小人用木棍撬石頭,石頭下麵畫了個誇張的大箭頭,旁邊寫著“省勁!省勁!”,引得李大爺哈哈大笑:“小李子這畫得好!俺們種地的一看就懂,這‘巧勁’咋用!”
最後是曆史課,這也是最容易引發爭議的部分。林風看著桌上的麻紙,沉吟道:“傳統曆史教《史記》《漢書》,百姓看不懂,也不愛聽。咱們用漫畫講大炎的曆史,從先帝開國開始,畫成小故事,讓百姓知道咱們大炎是咋來的,先帝是咋打天下、讓大家過好日子的。”
這話剛說完,小李子就興奮地拿起炭筆,在紙上畫了個圓頭圓腦的卡通先帝,穿著盔甲,手裡舉著個小旗子,旁邊畫著幾個同樣卡通的士兵,正在搬糧食,下麵寫著“先帝送糧給百姓”。“陛下你看!這樣畫是不是很可愛?先帝要是活過來,肯定誇俺畫得好,比那些嚴肅的畫像親切多了!”
林風湊過去一看,忍不住笑出聲——卡通先帝的胡子畫成了兩撇小弧線,盔甲上還畫了個小小的火鍋圖案小李子偷偷加的),確實比朝堂上的嚴肅畫像親切。“好是好,就是彆把先帝畫得太滑稽,得讓大家知道先帝的功勞,還得喜歡看。”
可笑聲還沒停,廟門口就傳來了熟悉的咳嗽聲——李老儒帶著兩個國子監的學生,手裡捧著《資治通鑒》,臉色比上次看到喝酒時還沉。“陛下!您怎麼能讓曆史課畫成這樣?”李老儒指著小李子的畫,聲音都有些發顫,“先帝開國是何等莊重的事,怎能畫成這般‘小兒科’的模樣?這是對先帝的不敬,也是對曆史的褻瀆!”
小李子嚇得趕緊把畫往身後藏,林風卻笑著把畫遞到李老儒麵前:“老儒您先彆急,您看這畫——先帝送糧給百姓,士兵們幫百姓搬東西,這是不是先帝的功勞?百姓們看不懂《資治通鑒》,但看這畫,就能知道先帝是為了讓大家過好日子才打天下,這樣的曆史,他們才願意看,才記得住,難道不好嗎?”
李老儒盯著畫看了半天,卡通先帝雖然不莊重,卻畫出了“送糧”的核心——那是先帝開國時最受百姓愛戴的事,連《資治通鑒》裡都寫著“先帝每到一處,必先濟糧於民”。他張了張嘴,想反駁“不莊重”,卻又說不出“這樣記不住曆史”的話,隻能皺著眉,手指在畫紙上輕輕點了點:“可……可這畫也太……太孩子氣了,要是讓官員們看到,會說朝堂不尊禮教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官員們要看《資治通鑒》,百姓們看這畫,不衝突。”林風指著畫裡的火鍋圖案,“您看,小李子還加了個火鍋,這是咱們平叛慶功、辦學堂的象征,百姓們一看就懂,知道現在的好日子,是先帝打下的基礎,也是咱們一起守來的——這樣的曆史教育,比讓他們背‘先帝元年,天下大定’管用得多。”
旁邊的學生突然小聲說:“先生,俺覺得這畫挺好的……上次俺給村裡的弟弟講先帝的事,他聽不懂,要是有這畫,他肯定能記住。”
另一個學生也跟著點頭:“是啊先生,之前教百姓認假幣,用的也是漫畫,他們學得可快了,曆史用漫畫教,肯定也管用。”
李老儒看著兩個學生,又看了看林風手裡的畫,再想想之前百姓圍著表情包看的模樣,終於鬆了口氣,歎了口氣說:“罷了罷了……陛下說得對,曆史是給百姓看的,百姓能記住、能懂,才是最重要的。隻是……這畫裡的先帝,能不能把胡子畫得莊重些?彆太像小孩子的塗鴉。”
小李子立刻搶著說:“能!俺把先帝的胡子畫長點,盔甲上的火鍋圖案畫小些,保證莊重又好看!”
眾人忍不住笑起來,李老儒也跟著笑了,之前的嚴肅蕩然無存——他突然覺得,這樣的曆史課,或許真的能讓百姓記住先帝的功勞,記住大炎的根基。
課程設計定下來後,眾人立刻忙起來:張掌櫃編數學口訣,把“加減乘除”編成“一個饅頭加兩文,三個饅頭三文錢”;李大爺準備物理課的工具,找了些長短不一的木棍、大小不同的木桶,還特意做了個小杆秤,讓孩子們能動手試;春桃和小李子一起畫教材插圖,小李子畫卡通人物,春桃補細節,把“先帝送糧”“杠杆撬石頭”“算賬買布”的場景畫得生動有趣。
可忙到傍晚,問題來了——教材要刻版,工匠們卻從沒刻過這麼多圖畫,尤其是小李子畫的卡通人物,線條彎彎曲曲,比刻字難多了。“陛下,這畫太細了,木版上刻不出來,就算刻出來,印的時候也容易花。”刻版工匠拿著畫,愁得直撓頭,“您看,先帝的胡子這麼彎,刻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斷了,印出來就成了‘沒胡子的先帝’,多不好。”
林風接過畫一看,確實如此——小李子畫的線條太細,木版刻製難度大,而且批量印刷容易模糊。春桃也皺起眉:“那咋辦?總不能讓孩子們看隻有字的教材吧?他們肯定不愛看。”
小李子也急了,抓著頭發說:“俺可以把線條畫粗點!把先帝的胡子畫成直線,盔甲上的圖案也畫簡單點,保證工匠能刻出來!”
林風點頭:“好!就按你說的,線條畫粗,圖案簡化,重點是讓孩子們能看清、能記住,不用太精細。”
正商量著,之前在竹林裡的邊境密探又悄悄出現了——這次他沒躲,而是主動走到林風麵前,拱手道:“陛下,俺是邊境密探,奉將軍之命來彙報:邊境的百姓聽說京城辦了新式學堂,教算賬、教‘巧勁’,還能用畫學曆史,都想讓咱們也在邊境辦一所,幫他們認假幣、算糧價,免得再被外族商人騙。”
林風眼睛一亮——邊境百姓的需求,正好是新式學堂推廣的好機會!他對密探說:“你回去告訴將軍,京城的試點學堂辦好後,就派張掌櫃、李大爺去邊境指導,幫他們辦學堂,教材也會多印些送過去,讓邊境的百姓也能學知識、過好日子。”
密探應下離去,李老儒看著林風,心裡滿是敬佩:“陛下,您不僅要讓京城的百姓學好,還要讓邊境的百姓學好,這才是‘教化興邦’啊!之前臣還擔心學堂辦不好,現在看來,臣是多慮了。”
夜幕降臨時,廟內的燭火還亮著——小李子正在修改漫畫,把先帝的胡子畫成了粗線條,盔甲上的火鍋圖案也簡化成了小圓圈;刻版工匠拿著修改後的畫,試著在木版上刻了幾筆,果然順暢多了;張掌櫃和李大爺則在旁邊商量,怎麼把課程教得更實用,比如數學教完算賬,就帶孩子們去糧站實習,物理教完杠杆,就帶他們去撬石頭、修水井。
林風站在燭火旁,看著忙碌的眾人,心裡滿是踏實——課程設計雖然遇到了刻版的小難題,但方向是對的,而且邊境百姓的需求更堅定了他推廣新式學堂的決心。他知道,這隻是開始,以後還會有更多難題,比如百姓送孩子上學的積極性、先生的培養,但隻要堅持“實用、百姓愛看”的原則,總能一一解決。
而廟外的夜色中,密探正快馬加鞭趕往邊境,手裡拿著小李子畫的簡化版漫畫教材草圖——他要把這“能讓百姓學好的學堂”消息,儘快帶給邊境的百姓,讓他們也期待著能像京城百姓一樣,學知識、過好日子。
一場圍繞“新式課程”的設計,在解決刻版難題和響應邊境需求中推進著。而這簡化的漫畫、實用的數學和物理,不僅是學堂的課程,更是大炎“教化興邦”的起點——它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桎梏,讓知識真正走進百姓的生活,讓好日子的根基,紮得更穩、更深。
喜歡朕,現代社畜穿成昏君後躺贏了請大家收藏:()朕,現代社畜穿成昏君後躺贏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