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皇宮甬道上,露水還沾在青石板的縫隙裡,林風踩著濕涼的石板慢慢走,身後跟著打哈欠的小李子——從寢宮到禦膳房,這短短半裡路,他們已經走了一刻鐘,小李子手裡提著的食盒,裡麵的饅頭香氣都散了大半,引得他時不時低頭看,腳步也慢了幾分。
“唉,這路要是能短點就好了。”林風揉了揉酸脹的腿,昨天在學堂看孩子們月考,站了大半天,今天走這點路就覺得累,“以前在現代,從家到公司也就十分鐘,騎個自行車快得很,哪用在這兒磨磨蹭蹭。”
“自行車?”小李子猛地抬頭,食盒差點脫手,“陛下,自行車是啥?是能自己走的車嗎?比馬車還快?”
林風愣了愣,才反應過來自己順口說了現代詞——他看著眼前蜿蜒的甬道,突然生出個念頭:大炎沒有橡膠輪胎,沒有鏈條,但用木頭做個簡易版的自行車,總該可行吧?從寢宮到禦膳房,騎這個肯定比走路快,以後去學堂、去宮門,也省得總等馬車。
“走!去工匠房!”林風拉著小李子轉身就走,腳步都輕快了,“朕要做個‘不用人抬,自己能走’的車,以後咱們去禦膳房,再也不用走二十分鐘!”
工匠房裡,王師傅正帶著夥計們打磨學堂用的小木棍,看到林風興衝衝地進來,手裡還攥著張皺巴巴的紙,趕緊放下工具迎上來:“陛下,您這是要做啥?是學堂又要新教具了?”
“不是教具,是代步的車!”林風把紙鋪在木桌上,拿起炭筆飛快地畫起來——先畫兩個圓圓的木輪,中間架一根橫木當車架,車架前麵安個豎杆裝車把,下麵裝兩個腳踏板,腳踏板中間用一根細木軸連到後輪,旁邊還畫了個小人騎在上麵,腳踩踏板,輪子在轉。
“陛下,這是……木車加腳踏板?”王師傅湊過來,指著腳踏板和輪子的連接軸,眉頭皺成疙瘩,“這腳踏板咋跟輪子聯動啊?總不能踩一下,輪子自己轉吧?俺們做過木車,都是靠人推或者馬拉,沒見過靠腳踩就能走的。”
旁邊的夥計也跟著點頭,有的還拿起小木棍比劃:“要是光踩踏板,輪子不動,這不跟踩空一樣嗎?還不如直接推車快。”
林風早料到他們會困惑,從牆角拿起一根長木棍,又找了根繩子,把繩子一端綁在木棍中間,另一端綁在旁邊的木輪上:“你們看,這木棍就是腳踏板的軸,繩子就是聯動的‘鏈條’雖然簡易版沒有鏈條,先用繩子模擬),我踩木棍的一頭,繩子就會拉動輪子轉,這樣輪子不就跟著動了?”
他邊說邊踩木棍,繩子果然拉動木輪轉了半圈,木輪在地上滾出半尺遠。王師傅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俺懂了!原來這軸要跟輪子連在一起,踩踏板的時候,軸帶動輪子轉,不是光踩踏板玩!陛下這腦子,咋想出來的?”
“這叫‘聯動’,”林風笑著說,“車架用硬木,兩個輪子用榆木做,外麵包一層鐵皮,免得磨壞;腳踏板用槐木,打磨光滑,省得硌腳;車把上可以裝個小籃子,以後去禦膳房,還能裝兩饅頭回來,不用小李子總提著食盒。”
小李子在旁邊聽得眼睛都直了,湊到圖紙前,指著上麵的小人:“陛下,這東西叫啥名啊?能自己走,不用人抬,是不是叫‘自走車’?”
“叫自行車,”林風摸了摸他的頭,“自己騎,自己走,比走路快,還不用馬拉,省勁得很。等做好了,第一個讓你試騎。”
接下來的三天,工匠房裡熱鬨非凡——王師傅帶著夥計們選木料,硬木做車架,榆木做輪子,鐵皮包輪邊;林風每天都來盯進度,時不時調整細節,比如把車座做得寬一點,墊上棉墊,免得硌屁股;小李子更是天天守在旁邊,一會兒幫著遞工具,一會兒問“啥時候能騎啊”,比工匠們還急。
終於,在第四天的清晨,一輛簡易版自行車做好了——車架是暗紅色的硬木,兩個木輪包著發亮的鐵皮,腳踏板是打磨光滑的槐木,車把上還真裝了個小竹籃,裡麵放著小李子特意拿來的兩個饅頭,說是“騎去禦膳房,正好當早飯”。
“陛下,做好了!您看看行不行?”王師傅擦了擦汗,把自行車扶起來,有些緊張地說——這是他第一次做這種“沒馬拉的車”,心裡沒底。
林風走過去,扶著車把試了試,車把很穩,腳踏板踩下去,木軸帶動後輪轉,雖然有點沉,但確實能走。“好!”林風笑著說,“小李子,來,你試試,慢點騎,彆摔了。”
小李子早就躍躍欲試,趕緊跑過來,學著林風的樣子跨上車座,雙手扶著車把,腳踩腳踏板——一開始還挺順利,自行車慢慢往前挪,小李子興奮地喊:“動了!真動了!比走路快多了!”
可沒走幾步,甬道上有塊小石子,木輪壓上去,車把突然晃了一下,小李子沒扶住,整個人連車一起往旁邊倒,眼看就要摔在地上,林風趕緊衝過去,一把扶住自行車後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哎喲!嚇死俺了!”小李子嚇得臉都白了,手還緊緊攥著車把,“這東西看著好騎,咋這麼晃啊?”
眾人忍不住笑起來,王師傅趕緊檢查車輪:“是木輪太硬,沒彈性,壓到石子就晃,下次俺給輪子上裹層厚布,說不定能穩點。”
小李子從車上下來,拍了拍身上的灰,還嘴硬:“俺是故意的,想試試刹車!要是真遇到坑,俺也能停下來!”
“行,你厲害!”林風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下次改進了,再讓你試,保證不晃。”
消息很快傳到了學堂——張掌櫃聽說後,特意跑來問:“陛下,這自行車要是能多做幾輛,是不是能騎去學堂?俺們現在從城裡去學堂,走路要半個時辰,要是騎這個,一刻鐘就能到,還能多教孩子們會兒算賬。”
陳小哥也跟著說:“是啊陛下!要是邊境能有這個,送信也快多了——之前密探送信,要走三天,要是騎自行車,說不定一天就能到,還能早點知道外族的動靜。”
林風心裡一動——他之前隻想著自己用,沒想到還能用到學堂和邊境。“好主意!”林風說,“王師傅,你再做幾輛,先給學堂送兩輛,讓張掌櫃他們試試;邊境那邊,先做一輛,讓密探試試能不能送信,要是好用,再多做。”
王師傅趕緊點頭:“俺這就去準備!這次俺給輪子裹厚布,再把車架做得穩點,保證騎著不晃!”
可沒等王師傅動手,蘇晴就拿著密探的彙報匆匆趕來,臉色有些凝重:“陛下,邊境傳來消息,外族殘餘好像在偷偷做‘奇怪的木車’,據說是看到咱們的密探用馬車送信,想做更快的車,用來運送假幣和探子。”
林風皺起眉——外族之前模仿課本,現在又想模仿交通工具,看來是鐵了心要攪亂大炎。“讓密探盯緊點,”林風說,“告訴他們,咱們的自行車還在改進,彆讓外族偷了咱們的想法,要是他們做出來的車有問題,說不定還會摔著自己,正好讓百姓看看他們的本事不行。”
蘇晴應下離去,小李子湊過來,指著自行車上的小竹籃:“陛下,要是外族做的車沒籃子,肯定不如咱們的好!咱們的車還能裝饅頭,他們的隻能裝假幣,肯定沒人喜歡!”
林風忍不住笑:“說得對!咱們的自行車是為了方便過日子,他們的是為了搗亂,肯定做不好。以後咱們不僅要做自行車,還要做更好的,讓大家的日子過得更方便。”
夕陽西下時,林風騎著自行車,慢慢在皇宮甬道上走——雖然木輪還是有點晃,但比走路快多了,從寢宮到禦膳房,隻用了不到十分鐘,比之前省了一半時間。小李子跟在旁邊跑,時不時問“能不能再快點”,王師傅則在後麵琢磨著怎麼改進輪子,嘴裡念叨著“裹厚布不行,不如用軟木……”
一場因“嫌走路費時間”而生的靈感,不僅造出了簡易版自行車,還為學堂通勤、邊境傳訊打開了新思路。而那些潛藏在暗處的外族乾擾,雖然還在模仿,卻始終抓不住“方便百姓”的核心——林風知道,隻要始終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就算是簡單的木車,也能比外族的“搗亂工具”更有力量。而接下來的自行車改進,不僅要讓它更穩、更快,還要讓它走進更多人的生活,成為大炎“好日子”的又一個新標誌。
隻是,誰也沒料到,小李子在試騎改進版自行車時,居然騎著它衝進了禦膳房,正好撞翻了張師傅剛熬好的火鍋底料——一場關於“自行車與火鍋”的新烏龍,又在不遠處等著他們。
喜歡朕,現代社畜穿成昏君後躺贏了請大家收藏:()朕,現代社畜穿成昏君後躺贏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