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開封府與趙匡胤同代)
寇準剛任樞密副使,聽聞天幕上伍子胥的故事,對身旁官員歎道:“伍子婿之忠,可比張巡、許遠;其才,可比趙普相公。
然其‘鞭屍’之舉,失之偏激;其死諫之直,雖可敬,卻未懂‘迂回’——若他能稍緩鋒芒,或可暫避伯嚭之讒,再尋時機護吳。”
北宋·開封府宋仁宗時期)
包拯剛審完一樁民間冤案,聽聞天幕上伍子胥的故事,放下手中的驚堂木,麵色凝重:
“伍子婿為報父兄之仇忍辱負重,助吳強邦卻遭冤殺,其忠直可歎,其悲劇可鑒!
夫差信奸佞、殺賢臣,終致國亡,此乃君主‘不辨忠奸’之禍;子胥雖剛直,卻未懂‘避禍保身’以圖長遠,亦有可惜之處。”
身旁的主簿歎道:“大人所言極是。今我大宋仁宗陛下廣納忠言、遠避奸佞,大人您也能直言進諫、為民申冤,正是免了‘夫差子胥’之患。”
包拯搖頭:“為臣者,當學子胥之‘忠’,卻不可學其‘剛而無柔’;為君者,當鑒夫差之‘失’,需明辨忠奸、善納良言。如此,方能君臣相得、社稷安穩。”
天幕依舊【群星璀璨之春秋戰國傳奇武將篇闔閭】
【闔閭?前496年,名光,又稱公子光)是春秋末期吳國第24任君主,以“隱忍奪位、強吳稱霸”為核心人生軌跡,一手將吳國推向春秋爭霸的巔峰,是吳國崛起的關鍵人物。
闔閭出身吳國公室,是吳王諸樊之子。因吳王壽夢晚年傳位方式引發宗室權力糾葛,最終王位落到堂弟僚吳王僚)手中,闔閭雖心懷不滿,卻始終隱忍,暗中招攬人才、積蓄力量。
他結識了從楚國逃亡的伍子胥,又經伍子胥引薦,收用刺客專諸。
公元前515年,闔閭借宴請吳王僚之機,讓專諸以“魚腸劍”刺殺僚,成功奪取王位,開啟了自己的執政生涯。】
【即位後,闔閭以“強吳稱霸”為目標,大力任用賢才,
重用伍子胥,讓其主持國政,整飭吏治、發展生產,還命伍子胥規劃修建姑蘇城今蘇州),將其打造成吳國穩固的政治、軍事中心;
采納伍子胥建議,召見並重用孫武著有《孫子兵法》),讓孫武整訓吳軍,改革軍事製度,打造出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極強的軍隊;
同時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吳國國力在短短數年內大幅提升,為後續爭霸奠定堅實基礎。】
【憑借強大的國力與軍隊,闔閭開啟對外擴張,逐步實現爭霸目標
公元前506年,闔閭以伍子胥、孫武為將,率吳軍沿淮水西進,在柏舉之戰中大敗楚軍主力,隨後長驅直入,攻克楚國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幾乎滅亡楚國。
此戰是春秋時期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徹底打破“晉楚爭霸”的格局,吳國聲威大振;
除了對楚作戰,闔閭還派兵征服越國、徐國等周邊小國,鞏固吳國在東南地區的霸主地位,使吳國成為春秋末期不容忽視的強國。】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踐即位。闔閭趁越國國喪之機,率軍伐越,雙方在槜李今浙江嘉興西南)交戰。
越軍采用奇襲戰術,派死士衝鋒擾亂吳軍陣腳,闔閭在混戰中被越軍擊傷腳趾,後因傷勢惡化去世。
臨終前,他囑咐太子夫差“勿忘越國之仇”,為後續夫差伐越、勾踐臥薪嘗膽埋下伏筆。
闔閭的一生,是從“隱忍公子”到“霸主君主”的逆襲:他以果斷手段奪取王位,又憑任賢用能的智慧強兵富國,最終帶領吳國躋身春秋霸主之列;雖因輕敵兵敗身死,卻為吳國留下了強大的基業與爭霸的野心,深刻影響了春秋末期的政治格局。】
西漢·長安未央宮
漢武帝劉徹與衛青、霍去病討論軍事戰略,見天幕上闔閭“用專諸刺僚奪位”的記載,手指輕叩案幾:“闔閭隱忍數年,借刺客成事,雖非‘仁君’之舉,卻顯梟雄之決斷。
成大事者,需有這般‘藏鋒蓄力’的耐心。”衛青躬身道:“陛下所言極是,但‘弑君奪位’終非正道。
闔閭後續能任伍子胥、孫武,強吳稱霸,是因其知‘奪位後需以賢治國’,方能服眾。若僅靠權謀而無治國之才,終難長久。”
唐朝·長安大明宮
唐太宗李世民與房玄齡、杜如晦論及治國之道,見天幕上闔閭“修建姑蘇城、興修水利”的記載,撫掌讚道:
“闔閭不僅懂軍事、善用人,更懂‘固本’——築都城以固根本,興水利以養百姓,此乃‘治國先治民’之理。
朕登基後輕徭薄賦、修水利、勸農桑,正是學此‘固本之策’。”
房玄齡道:“陛下所言極是。闔閭雖以權謀奪位,卻能以‘強國富民’為己任,故能成就霸業。反觀隋煬帝王,雖有才智卻窮兵黷武、不顧民生,終致亡國。此‘民生為本’之理,需時刻謹記。”
杜如晦補充:“其臨終囑夫差‘勿忘越仇’,卻未教其‘戒驕戒躁’,終致夫差驕縱亡國。
可見君主不僅要傳‘複仇之誌’,更要傳‘治國之智’,方能保社稷長久。”李世民點頭:
“正是此理。朕常與諸卿論‘貞觀之治’,既要學闔閭‘任賢用能’,更要避其‘輕敵驕縱’,方能保大唐長治久安。”
北宋·開封府宋太祖時期)
趙普正與寇準商議朝堂吏治,見天幕上闔閭“隱忍奪位、任賢強吳”的故事,沉聲道:“闔閭‘藏鋒蓄力’數年,終成霸業,其‘隱忍’之智可學;然‘弑君奪位’之術,斷不可取。
今我大宋太祖陛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卻以‘杯酒釋兵權’溫和收權,未動刀兵,既保朝堂穩定,又安天下人心,此乃‘仁君之策’,遠勝闔閭權謀。”
寇準附和:“趙相公所言極是。闔閭重用伍子胥、孫武,強吳稱霸,足見‘任賢’之重。今我大宋選任官員,亦需‘唯才是舉’,方能固我大宋根基。
但闔閭晚年輕敵而亡,亦警示我等——縱有強國之勢,亦不可輕啟戰端,需‘慎戰’方能保境安民。”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