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旋律落下,各朝君臣的反應愈發鮮明。
秦,鹹陽宮。嬴政望著天幕消散的餘輝,緩緩歎了口氣。大秦未能傳之久遠,雖早有隱憂,可“二世而亡”四字刺入眼簾,仍讓他心口發悶。大殿內鴉雀無聲,群臣垂首斂目,連呼吸都放輕了幾分,生怕觸怒這位臉色陰沉的帝王。片刻後,嬴政沉聲道:“來人,去將扶蘇喚來。朕倒要問問,這二世而亡,究竟是如何釀成的!”
秦末,烏江之畔。項羽勒馬望著天幕,眉頭擰成一團。“這個劉邦是誰?”他冷哼一聲,“‘霸王’分明指的是我,可他劉邦不及我勇,為何最終是他得了天下?”身旁的虞姬輕聲勸道:“大王威震天下,何必為一句歌詞動怒。”項羽卻揮了揮手,眼中滿是不甘。
西漢初期,未央宮。劉邦摸著胡須,反複念叨:“劉邦不及霸王勇……這話倒是沒說錯,可也太直接了些。”他笑了笑,眼底卻掠過一絲複雜——誰又知他從亭長到帝王,走過多少險路。
武帝時期,長安。劉徹盯著天幕消失的地方,好奇道:“這‘冠軍侯’說的是誰?衛青?李廣?”他尚未想到那個尚未踏上戰場的少年霍去病,隻當是麾下哪位將領未來會得此殊榮。
新朝,常安。王莽站在朝堂之上,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天幕洋洋灑灑數千年,竟從頭到尾沒提他的新朝一句!“難道連老天都不認可我嗎?”他喃喃自語,心中湧起一股寒意。
東漢初年,洛陽宮。劉秀剛奪回漢室江山,正意氣風發,卻被一句“皇帝成了傀儡”驚得五雷轟頂。他猛地攥緊龍椅扶手:“後世竟無一位能定國安邦的君主?難道我辛苦打下的基業,終究要落得這般境地?”
東漢末年,許昌宮。劉協坐在空蕩的殿內,聽著天幕歌詞,苦澀漫上心頭。自董卓立他為帝,他便成了傀儡,先被董卓操控,後遭李傕、郭汜裹挾,如今又困於曹操掌中。他握緊拳頭,指甲深深嵌進掌心,不甘與無力交織,卻隻能任由命運擺布。
三國時期,曹魏。曹操聽完“司馬定了乾坤”,猛地將手中食盒拍在案上,米飯濺出,又被他一把推回碗中,眼神陰鷙得嚇人。“三馬食槽……原來不是馬超父子,竟是司馬家!”他望向司馬懿府邸的方向,冷哼一聲,殺意暗藏。
季漢,成都。劉備望著天幕,老淚縱橫:“備,有愧於先祖啊!未能再續大漢百年基業……”身旁,少年諸葛亮輕搖羽扇,目光堅定:“主公,如今天上曝光了未來走向,我等更可奮力一搏,興複大漢未必無望。”
東吳,建業。孫權眉頭緊鎖,心中暗忖:“原來天下最終落入司馬家之手。”他想起父兄打下的江東基業,若淪為他人嫁衣,實在不甘。“哼,司馬家……”他眼中閃過狠厲,“我東吳豈會輕易讓他們得逞!”周瑜撫著下巴,沉吟道:“主公,既知未來,更應勵精圖治,加強軍備,或許能改寫結局。”孫權點頭,重燃鬥誌:“公瑾所言極是,傳我命令,整軍備戰,不可懈怠!”
隋,大興城。楊堅望著天幕,滿臉困惑:“為何會是廣兒即位?勇兒呢?我大隋居然也是二世而亡?”獨孤伽羅站在一旁,同樣難以置信,臉色煞白。
煬帝時期,洛陽。楊廣聽完歌詞,猛地拍案而起:“什麼?大隋亡了?這不可能!定是假象!我才不是亡國之君!”他眼中閃過瘋狂,厲聲下令:“繼續征戰高句麗!朕要讓天下看看,大隋不會亡!”
貞觀時期,長安城外。李世民望著天幕,輕聲歎息。“玄武門啊……”他何嘗想過手足相殘,可那時若不殺李建成,死的便是他自己。往事湧上心頭,他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痛楚。
唐高宗時期,洛陽宮。李治看向身旁的武則天,意有所指地笑問:“媚娘,你說這‘女帝’指的是誰呢?”武則天眼神微閃,垂首笑道:“殿下說笑了,自古哪有女子稱帝的道理。”
武周時期,洛陽紫微城。武則天望著天幕,聽到“千古的一位女皇”,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傲然。“功過後人評,這個稱呼,倒也配得上朕。”她從不介意世人如何評說,無字碑早已昭示心境。
北宋,汴京。趙匡胤聽到“靖康之恥”“莫須有”,氣得猛地將奏章摔在案上。“豈有此理!”他怒吼道,“朕立下的祖訓,分明是重文輕武,而非重文抑武!後世子孫竟把江山作成這副模樣!”
南宋,戰場之上。嶽飛正率軍猛攻金軍,聽得天幕歌詞,熱血翻湧。可十二道班師金牌接踵而至,他望著北方故土,終究隻能扼腕傳令:“班師回朝。”而臨安城內,秦檜得知“莫須有”三字被天幕點出,頓時慌了神。趙構頭痛欲裂,他本不願再戰,可天幕曝光後,生怕百姓非議,急忙追加詔令:“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洪武時期,南京。朱元璋得知大明最終亡於“蠻夷”之手,怒拍龍椅:“這土木之變,定與我大明興衰脫不了乾係!去,把標兒叫來,讓他引以為戒!不,還是把四個兒子都叫來,一個個敲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永樂時期,北京。朱棣望著天幕,長歎一聲:“大明終歸還是亡了……可為何是蠻夷得了天下,而非漢人?”他一生征戰,護國安邦,卻沒想過後世竟會如此。
明末,煤山。崇禎帝聽聞天幕所言,淚落如雨:“朕終究還是沒能挽留大明於危難之中……對不起列祖列宗啊!朕的那些改革,終究是白費了……”
清,紫禁城。康熙與眾臣沉默不語,天幕的歌詞如重錘敲在心頭,久久無法平息。
就在此時,天幕再次亮起,一行大字浮現:“盤點古代四大美男”,緊接著又補了一句“本次排名不分先後”。
秦,嬴政眉頭微皺——比起看什麼美男子,他更想知道大秦為何二世而亡;其他未及二世的朝代,也多半心思相同,隻想弄清自家王朝最終亡於何因。
【盤點古代四大美男,第四位: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齊,蘭陵王高長恭。
北齊宗室名將,以勇猛和美貌著稱,約生於公元541年,為北齊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封蘭陵王,後曆任尚書令、大司馬等職。
除美貌外,高長恭的軍事才能亦不容小覷,尤以“邙山一戰”成名。
公元564年,北周大軍圍攻北齊重鎮洛陽,高長恭奉命救援。他親率五百騎兵衝破周軍防線,直抵洛陽城下。因容貌俊美,作戰時常戴麵具震懾敵人。守城士兵起初未認出他,直到他摘下麵具,士兵才士氣大振,內外夾擊下擊退周軍。此戰後,他聲名遠揚,士兵為他創作了《蘭陵王入陣曲》。】
北齊朝堂之上,眾臣看著天幕中對蘭陵王的盛讚,紛紛露出驚歎之色。皇帝高緯坐在龍椅上,心中卻五味雜陳,嫉妒與忌憚交織。高長恭在軍中威望本就極高,一場邙山之戰更是讓他名震天下。“哼,他倒是風光。”高緯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絲陰鷙。身旁的近臣見狀,忙諂媚道:“陛下,蘭陵王功高震主,不可不防啊。”高緯微微點頭,心中已有了計較。
而蘭陵王府中,高長恭看著天幕中的自己,神色平靜。身邊的幕僚憂心忡忡:“王爺,您如此聲名遠揚,恐遭陛下猜忌啊。”高長恭歎了口氣:“我一心為國,從未有過二心。若陛下真要降罪,我也隻能聽天由命了。”
【此外,蘭陵王高長恭極體諒下屬。據史料記載,他帶兵時與士兵同甘共苦,“作為將領,他親自操勞軍中細小事務,每當得到美味,即便隻是一個瓜、幾顆果子,也必定與將士們一同分享”,深受部下愛戴。
他雖戰功赫赫,卻從不居功自傲,曾多次辭讓封賞,試圖避開後主高緯的猜忌。
可即便如此,仍架不住北齊後主的昏庸與多疑。一日,高緯問他:“你衝入敵陣太深,若打了敗仗,後悔都來不及。”高長恭答道:“這是自家的事,關係密切,不自覺就那樣做了。”一句“家事”,竟讓高緯誤以為他有篡位之心,從此猜忌愈深。
公元573年,高緯派人賜給高長恭毒酒。高長恭悲憤之下,飲毒身亡。】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