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重明,光影流轉間,似有少年身影立於書案前,執筆疾書。】
【王勃十六歲應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成為大唐最年輕的命官之一。彼時長安城內,他常與文友聚於曲江池畔,詩賦唱和,意氣風發。】
唐,魏征望著天幕中少年得意的光景,捋須頷首:“稚子成名不易,能守得住才名更難。觀其後來之作,果然未曾辜負這份天賦。”
宋,王安石眉頭微挑:“十六歲入仕,比老夫當年還早了數載。隻是這般順遂,反倒少了些磨磋,怕是為日後波折埋下伏筆。”
【畫麵一轉,沛王府內鬥雞正酣,王勃揮筆寫下《檄英王雞文》,嬉笑間卻不知已觸怒龍顏。唐高宗擲文於地:“歪才!竟敢教唆皇子嬉戲,流於輕薄!”】
漢,董仲舒麵色沉凝:“文章者,載道之器也。以文戲諷,失了正途,縱有才情,亦難成棟梁。”
唐,白居易輕歎:“少年意氣,難免疏狂。想我當年初入長安,也曾因‘野火燒不儘’一句自傲,如今看來,倒是與子安有幾分相似。”
【天幕再換,虢州牢獄內,王勃身著囚服,形容憔悴。因藏匿官奴並致其死亡,他被判死罪,幸逢大赦才撿回性命,卻連累父親遠謫交趾。】
三國,曹操撫掌道:“文人氣節,有時偏於迂腐,有時又過於剛烈。藏奴殺奴,行事魯莽,可見其性情中藏著禍根。”
明,方孝孺搖頭道:“孝親之心可嘉,然行事失於審慎,不僅自陷囹圄,更累父受苦,這教訓未免太痛。”
【光影漸柔,王勃行於赴交趾的漫漫長路,途經南昌時恰逢滕王閣宴。他立於閣前,望著江天一色,眉宇間愁緒漸散,取而代之的是磅礴文氣。】
宋,陸遊擊節道:“困頓之中更見風骨!若非這一路顛沛,未必能寫出‘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這般擲地有聲之語。”
唐,王維立於輞川彆業,望著天幕中滕王閣的輪廓:“山水入懷,方能下筆有神。子安此行雖苦,卻得江山相助,終成千古一序。”
【最後一幕,南海波濤洶湧,一葉扁舟在浪中沉浮。王勃探父歸來,不幸溺水,驚悸而逝。天幕上,他的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緩緩浮現。】
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望著“天涯若比鄰”幾字,悵然道:“生死相隔,何止天涯?然詩句能傳千古,便如知己常在,也算另一種不朽。”
清,納蘭性德握筆寫下批注:“才高命薄,古今皆然。觀子安一生,如流星劃過夜空,雖短暫,卻足以照亮後世文路。”
【天幕漸暗,一行字緩緩浮現:初唐四傑,以王勃為首,雖命運多舛,卻力破六朝綺靡文風,為唐詩鋪就開闊前路。天妒英才,然其文不朽。】
唐,楊炯立於長安街頭,望著天幕落幕,眼中含淚:“子安,你我曾爭‘四傑’之名,如今看來,你這榜首之位,我心服口服。黃泉路上,若有文會,再與你一較高下。”
【天幕之上,“無法複刻的奇跡”七個字熠熠生輝,似在為王勃的《滕王閣序》作注。】
三國,曹植望著天幕中《滕王閣序》的字字珠璣,手中酒杯微微晃動:“宴飲之間,援筆立成,且文氣貫通如江河奔湧——這般才思,縱是七步成詩,亦難及此。靈感如電光石火,稍縱即逝,縱是他本人,怕也難再寫出第二篇。”
唐,李白仗劍立於江邊,朗聲道:“我曾鬥酒詩百篇,自謂才思無礙,然觀子安此序,於倉促間融山水、典故、情誌於一爐,字字天成,竟讓我生出‘恨不能與之同席’之歎!這般臨場迸發的神來之筆,確是可遇不可求。”
宋,王安石伏案批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滕王閣序》的奇跡,在於天時地利人和的巧合——重陽宴飲的盛景、少年懷才的孤憤、江山勝景的觸發,缺了任何一樣,都難成此篇。後世縱有仿作,也失了那份獨一無二的情境。”
明,徐渭在書齋中拍案:“駢文講究對仗用典,最忌刻板堆砌,可子安偏能在桎梏中起舞!‘落霞與孤鶩齊飛’一句,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將色彩、動態、意境熔於一爐,換作他人,不是流於雕琢,便是失了自然,這等火候,百年難遇。”
【天幕上重現王勃揮筆疾書的身影:硯台墨汁將儘,他卻筆不停歇,從“豫章故郡”到“長江空自流”,一氣嗬成,連都督閻公遞來的酒盞都未曾沾唇。】
漢,揚雄撚須沉吟:“司馬相如作《子虛賦》,尚需構思數月;枚乘寫《七發》,亦多番修改。王勃此文,如胸有成竹,下筆便如神助,這般即興創作的巔峰,怕是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
清,袁枚在隨園翻閱《滕王閣序》抄本:“後世文人學其辭藻者眾,仿其結構者多,可誰能再現那份‘童子何知,躬逢勝餞’的少年銳氣?誰能有‘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的孤高?文字可摹,風骨難學,這才是真正無法複刻的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天幕漸淡,隻留下“奇跡”二字,與長江濤聲交織成韻。】
唐,杜甫望著暮色中的天幕,喃喃道:“或許正因他生命短暫,才將所有才華與情誌,都傾注在了這一篇序文裡。如煙花綻放於刹那,卻讓千年後的我們,仍能望見那片璀璨——這本身,就是命運最慷慨也最殘酷的奇跡。”
特殊時期,天幕之下,偉人負手而立,目光凝視著天幕上緩緩浮現的《滕王閣序》全文,神色間滿是欣賞與思索。
偉人輕聲念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句意境開闊,儘顯大唐盛世之氣象。王勃高才博學,能於倉促間創作出這般光昌流麗的駢文,實在令人讚歎。”
他微微頓了頓,接著感慨:“年輕人的創造力不可估量,王勃二十多歲就能留下如此不朽之作,與他年少無畏、不受舊俗束縛有很大關係。
那時的他,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寫,方能突破六朝駢文的陳規,開創出清新剛健的文風,成為初唐文壇的一顆耀眼新星。”
“這《滕王閣序》,不僅文辭優美,更反映出當時社會的風貌和王勃個人的心境。”毛澤東繼續說道,“他雖年少得誌,卻也一生坎坷,文中既有對盛世繁華的描繪,又飽含著懷才不遇的牢騷。這正是他真實的人生寫照,也讓文章有了更深刻的內涵。”
“從王勃身上,我們能看到年輕人在時代浪潮中應有的擔當。”偉人目光堅定,望向遠方,“他們生力旺盛,充滿朝氣,不應被困難和挫折打倒,要像王勃一樣,即便身處困境,仍能堅守‘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為時代的發展貢獻力量。”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