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光影驟變,宋遼金三國的疆域圖在雲霧中漸顯,幽雲十六州的邊界線如一道傷痕,在地圖上格外刺眼。
宋,寇準立於澶淵古城牆前,望著天幕中浮現的金兵鐵騎,怒目圓睜:“當年澶淵之盟雖暫保太平,卻也讓後世子孫失了尚武之心!若朝廷能整軍經武,收複燕雲,何至於讓金狗如此猖獗?”
明,於謙撫劍而立,聲音鏗鏘:“國之存亡,係於君心與民心。兵臨城下之際,唯有死守待援、激勵士氣,方能絕境求生。若一味屈膝求和,隻會讓豺狼得寸進尺。”
【畫麵切換,汴京街頭,百姓奔走相告,傳言金兵已渡過黃河。宋徽宗趙佶聽聞消息,竟嚇得昏厥過去,蘇醒後匆匆傳位於太子趙恒,是為宋欽宗,自己則帶著親信逃往江南。】
唐,魏征氣得胡須顫抖:“國君者,天下之主也。危難之際不思抗敵,反倒棄城而逃,這般怯懦,縱有萬裡江山,也守不住分毫!”
宋,文天祥扼腕歎息:“徽欽二帝,一者耽於書畫,荒廢朝政;一者優柔寡斷,反複無常。君昏臣佞,朝堂之上儘是主和之聲,這亡國之禍,早已埋下伏筆。”
【金兵兵臨汴京城下,宋欽宗竟信以為真“六甲神兵”之說,命騙子郭京率軍守城。城門大開之際,金兵如潮水湧入,汴京淪陷,徽欽二帝被俘,宮廷珍寶被洗劫一空,百姓遭屠戮者不計其數。】
漢,霍去病拍案而起,怒喝:“豎子誤國!以軍國大事當兒戲,用妖術拒強敵,這般昏聵,比匈奴單於更可恨!若我在世,定率鐵騎踏平金營,生擒二帝歸!”
清,顧炎武望著天幕中百姓被金兵拖拽的慘狀,痛心疾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可當政者昏庸至此,縱有百萬匹夫,也難挽狂瀾。汴京之屠,是華夏之痛,更是後世之戒!”
【畫麵轉至金營,徽欽二帝身著孝服,被迫參加“牽羊禮”,跪地向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牌位叩首。皇後朱氏不堪受辱,投水自儘;無數宗室女子被金兵擄走,淪為玩物。】
宋,嶽飛立馬朱仙鎮,望著天幕中皇室受辱的場景,目眥欲裂,高聲吟道:“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唐,白居易閉目長歎:“昔日太宗擒頡利可汗,仍以禮相待,未辱其族。金人這般折辱亡國之君,不僅失了道義,更埋下百年仇恨。天道循環,報應不爽啊。”
【金兵押解著徽欽二帝及數千宗室、工匠北去,沿途百姓哭聲震天。宋徽宗在五國城寫下“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的詩句,不久便病死他鄉;宋欽宗則在金國苟活三十餘年,最終被馬踩死。】
宋,陸遊臨終前望著天幕,老淚縱橫:“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可這中原,何時才能收複?二帝蒙塵,百姓受難,我死不瞑目啊!”
元,耶律楚材契丹人)搖頭道:“女真滅遼時,何嘗不是這般殘暴?如今滅宋,又重蹈覆轍。殺戮與羞辱換不來長治久安,隻會讓天下人離心離德。”
【天幕上浮現出李清照的詞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以及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壯誌。】
明,陳子龍感慨道:“亂世出悲歌,易安詞中字字是淚,幼安筆下句句是血。他們的悲憤,不是個人之痛,是整個民族的泣血呐喊。”
清,王夫之在船山草堂中寫道:“宋之亡,亡於君德之衰,而非兵力之弱。徽欽二帝若有勾踐臥薪嘗膽之誌,未必不能複國,可惜啊,隻剩屈辱與苟活。”
【天幕漸暗,一行字緩緩浮現:靖康之恥,是漢民族曆史上的深重傷痕,它警示後世——天下雖大,忘戰必危;君主雖尊,失德必亡。】
宋太祖趙匡胤手持玉斧,望著汴京城破的畫麵,痛心疾首:“朕杯酒釋兵權,本想保天下無兵變之禍,卻不料後世子孫竟弱到這般地步!重文輕武,矯枉過正,這才讓外夷有機可乘!”
朱元璋立於應天城頭,目光銳利如刀:“朕見不得這般屈辱!若朕生在彼時,定要聚義兵、伐金狗,哪怕戰至一兵一卒,也絕不讓皇室受此奇恥大辱!”
康熙皇帝翻閱《宋史》,歎息道:“自古亡國,多因內患而非外憂。宋室自毀長城,殺嶽飛、信秦檜,早已失了民心,縱無靖康之變,也難長久。”
【靖康之恥是北宋曆史上的重大國難,發生於1127年靖康二年),是金朝南下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及大量宗室、大臣、百姓等,導致北宋滅亡的曆史事件。
北宋與金原本訂立“海上之盟”聯合滅遼,但過程中北宋軍事孱弱暴露無遺,金朝滅遼後轉而將矛頭指向北宋。
宋徽宗沉迷書畫、不理朝政,重用蔡京、童貫等奸臣,朝政腐敗,民不聊生,軍隊戰鬥力低下。】
【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宋徽宗禪位於宋欽宗,自己南逃。
汴京淪陷於1127年,金軍攻破汴京,大肆搜刮城中財物、珍寶、典籍等,甚至劫掠百姓。
金軍將宋徽宗、宋欽宗二帝,以及後妃、皇子、宗室、大臣等數千人擄往北方,史稱“靖康之恥”或“靖康之難”)。途中,被擄人員遭受極大屈辱,許多人死於非命。】
【標誌著北宋的終結,康王趙構在臨安建立南宋,形成南北對峙局麵。
成為漢民族曆史上的一次深重恥辱,激發了後世的愛國情感,如嶽飛《滿江紅》中“靖康恥,猶未雪”便抒發了對此事的悲憤。
暴露了北宋重文輕武、國防薄弱、政治腐敗的弊端,成為後世治國的重要警示。
這一事件對中國曆史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是兩宋交替的關鍵節點,也深刻烙印在民族記憶中。】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