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蒸汽機鳴驚天地,機器轟鳴破農耕】
標誌:珍妮紡紗機問世,瓦特改良蒸汽機,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工廠製度興起,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影響:生產力呈幾何級爆發,推動城市化進程,重塑世界格局,為現代文明奠定物質基礎,也埋下貧富分化、環境汙染的隱患。
秦朝,鹹陽宮
嬴政看著畫麵中蒸汽機吞吐白霧、火車碾壓鐵軌的場景,眉頭緊鎖:“這鐵疙瘩竟能日行千裡、運貨萬石?倒比朕的馳道馬車快上十倍!隻是這般濃煙滾滾,恐傷地脈——我大秦修都江堰、鄭國渠,講究順勢而為,這等‘逆天之器’,怕是藏著禍根。”
李斯躬身道:“陛下明鑒。機器取代人力,正如當年鐵器取代青銅,確是進步。隻是那工廠裡勞工如蟻,晝夜不休,倒像咱當年修長城的徭役——若隻圖效率不顧民生,怕會重蹈陳勝吳廣之覆轍。”
嬴政指尖叩案:“它能造堅船利炮,也能開礦織布,是柄雙刃劍。若為我大秦所用,運糧草、通驛道,確能助朕拓土萬裡;但若落入六國餘孽之手……可見任何利器,終究要看握在誰手裡。”
漢朝,未央宮
劉徹盯著紡織廠流水線飛速運轉的畫麵,眼中放光:“這等織布效率,抵得上千個織女!若有此物,我大漢絲綢豈止暢銷西域?隻是那火車奔襲時的氣勢,比霍去病的騎兵還猛——若用來運兵,三日便可抵達漠北,何愁匈奴不滅?”
衛青沉吟道:“陛下,此物雖強,卻離不開煤鐵。正如我朝騎兵需水草豐美之地,它得靠礦山鐵路,受地利所限。況且百姓都去工廠,誰來耕種?當年文景二帝重農抑商,正是怕舍本逐末——糧食才是天下根基啊。”
劉徹撫掌大笑:“你多慮了!有這機器幫忙,一畝地能產十石糧,百姓既能做工又能種田,豈不兩全?隻是那海外諸國借此物變強,倒像當年匈奴學會冶鐵——天下棋局,又要變了。”
三國,洛陽
曹丕看著蒸汽輪船橫渡大洋的場景,對司馬懿道:“這船不用風帆,不懼風浪,比我大魏樓船厲害多了!若能造此船,渡長江如履平地,何愁滅不了吳蜀?”
司馬懿撫須道:“陛下,此物需燒煤煉鐵,正如我軍打仗需糧草軍械。那英國小國靠它稱霸四海,可見‘工’與‘農’、‘兵’同等重要。隻是畫麵中貧民窟與豪宅比鄰,倒像袁紹河北之地富者連田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貧富懸殊到極致,必生內亂。”
曹真按劍道:“管它什麼隱患!能贏才是根本!當年官渡之戰,咱靠奇襲烏巢斷糧取勝,這機器不就是新時代的‘烏巢’?誰先掌握,誰就能定天下!”
三國,蜀漢,成都宮
劉備望著畫麵中蒸汽機驅動的機器晝夜不息,撫著胡須輕歎:“這鐵家夥竟能頂百夫之力,若能用來冶鐵造箭,我蜀漢軍器何愁不足?當年在長阪坡,若有這等運力,百姓也不必跟著我顛沛流離了。”
諸葛亮手搖羽扇,目光落在工廠流水線的細節上,緩緩道:“陛下,此物確有大用。譬如北伐運糧,棧道艱險,靠人力畜力常誤戰機,若有火車代步,祁山之糧三日可至,正如當年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奇兵可恃。隻是它耗煤甚巨,我蜀地雖有鐵礦,煤藏卻稀,恐難持久——凡事當量體裁衣,不可強求。”
趙雲按槍立於旁,沉聲道:“丞相所言極是。畫麵中勞工被機器所累,形同囚徒,倒像當年董卓塢堡中的役夫。若為求強而失民心,縱使機器再多,也如無根之木。我蜀漢以‘興複漢室’為旗,靠的是民心所向,而非器物之利。”
劉備點頭:“子龍說得在理。這機器再好,也需有德者用之。若能借其力減百姓勞役,豐衣足食,自然是福;若隻為擴軍爭地,讓百姓再受苦難,便違了咱‘以人為本’的初心。北伐之路遠,器物可助,人心更要護啊。”
唐朝,大明宮
李世民看著曼徹斯特從鄉村變巨城的畫麵,對李靖笑道:“這城市化倒像朕當年擴建長安,隻是速度快得嚇人。機器日夜轟鳴,倒比洛陽的官營作坊熱鬨十倍——可見‘利’能驅人,亦能亂人。”
李靖道:“陛下,它能造堅甲利刃,也能讓百姓穿暖吃飽,本是好事。隻是那煙囪遮天蔽日,河水黑如墨汁,倒像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時過度勞民——隻顧眼前之利,不顧後世之害,終究不妥。”
李世民歎道:“凡事過猶不及。朕當年輕徭薄賦,才有貞觀之治。這工業革命若能如均田製般兼顧公平,讓富者不驕、貧者有依,方能長久。不然,再強的機器,也擋不住百姓揭竿而起。”
明朝,應天府
朱元璋盯著畫麵中紡織女工被機器軋傷手指的場景,臉色鐵青:“這工廠竟把人當牲口使!咱當年立《大明律》,嚴禁苛待工匠,就是怕官逼民反。他們為了賺錢連人命都不顧,比那元末貪官還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徐達道:“陛下息怒。這機器確有厲害處,比如開礦挖煤,比咱用人力快百倍。隻是那海外擴張,倒像倭寇襲擾沿海——他們靠船堅炮利搶彆人的地,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咱大明鄭和下西洋,靠的是懷柔,不是掠奪。”
馬皇後輕聲道:“百姓要的不過是安穩日子。機器能讓日子變好,他們自然歡喜;若隻是讓少數人發財,多數人遭罪,再好的東西也會變成禍根。當年咱鬨革命,不就是因為元人把百姓逼得沒活路了嗎?”
朱元璋點頭:“這鐵疙瘩是好是壞,全看怎麼用。若用它來強國家、富百姓,便是寶貝;若用它來坑害人、欺負人,不如砸了!咱朱家的天下,可不能學他們這般折騰。”
清朝,紫禁城
康熙望著蒸汽火車在鐵軌上疾馳的畫麵,撚須沉吟:“此物日行千裡,遠超八百裡加急,若用於驛傳軍情,邊陲異動一日便可直達京師,倒是利國之器。隻是那煙囪黑煙滾滾,似有違天地和諧,正如西洋曆法雖精密,卻難融於我朝農時傳統——新物雖好,亦需斟酌損益。”
張廷玉躬身道:“皇上聖明。工業革命以機器代人力,正如我朝推廣高產作物,皆為富民強兵。隻是觀其民,工廠主富可敵國,勞工卻食不果腹,這等失衡,恰如本朝旗人與漢民待遇懸殊,久必生亂。若欲引入,必先立規,使利不外溢、苦不獨擔。”
康熙頷首:“海禁雖開,仍需防外患。彼輩借機器之力橫行海外,奪地掠財,正如當年倭寇之禍。我朝既需師其長技,亦要守我根本,斷不可學那舍本逐末之舉——器物可學,民心不可失。”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