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長安太極宮
高士廉正與吏部官員商議選官之事,忽見天幕映出自己的生平,手中的選官名冊險些落地。
待看到“淩煙閣二十四功臣”“陪葬昭陵”等記載,他眼眶微熱,連忙起身朝著天幕方向躬身行禮。
身旁官員驚道:“申國公,天幕所記竟是您的一生!這‘善鑒人才、助創貞觀’的評價,實至名歸啊!”
高士廉直起身,目光堅定:“老夫不過是儘臣子本分,輔佐陛下平定天下、安撫百姓。如今見後世能認可這些微末之功,更覺此生不負太宗信任,不負天下蒼生!”
說罷,他重新拿起選官名冊,語氣愈發鄭重:“往後更要儘心選拔賢才,莫辜負這份身後之名!”
天幕繼續用它的那個破轉盤旋轉了起來,最終定格在了一個名字上“尉遲敬德”ps:傳統上更偏向武將,此處按政務參與度劃分)。
唐,程咬金看天幕選到的名字,又看了看大老黑的尉遲恭,就他這麼壯的人能是文臣?
【尉遲恭585年658年),字敬德,朔州善陽人今山西朔州),是隋末唐初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尉遲恭早年以打鐵為業,後在高陽參軍討伐暴亂,因戰功被提拔為朝散大夫。後追隨劉武周起兵,為偏將,隨宋金剛南下,攻陷晉州、澮州等地,並在夏縣擊敗永安王李孝基的軍隊,活捉獨孤懷恩等人。】
【武德三年620年),劉武周兵敗,尉遲恭獻城歸降於李世民。
李世民對他極為信任,任命他為右一府統軍。此後,尉遲恭隨李世民出征洛陽,在巡查戰區地形時,單雄信率兵突襲李世民,尉遲恭將其刺下馬,保護李世民突圍。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與李建成、李元吉矛盾激化,尉遲恭力勸李世民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並在玄武門之變中,親手斬殺李元吉,還提來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級震懾其部將,後又入宮保護李淵,為李世民登基立下頭功。】
【貞觀年間,尉遲恭被封為右武侯大將軍、鄂國公等,曾多次率軍擊敗突厥。但他恃功而驕,與官員相處不和諧,後經李世民警告,有所收斂。
貞觀十七年643年),尉遲恭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晚年他迷信煉丹,閉門謝客,十六年不與外人交流,顯慶三年658年)去世,享年七十四歲,諡號忠武,陪葬昭陵。】
【尉遲恭一生征戰南北,屢立戰功,參與了唐朝統一戰爭及玄武門之變,為李世民登基和唐朝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還擅長騎射,尤其精通鐵鞭,善解避槊,在戰場上勇猛無敵,其“奪槊避槊”的絕技震懾敵軍。
尉遲恭與秦瓊一起被尊為民間驅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華門神。
傳說李世民登基後常被噩夢困擾,秦瓊與尉遲恭主動請纓,立於宮門兩側值守,邪崇不再侵擾,李世民遂命畫師繪其戎裝畫像貼於宮門,此後民間效仿,二人逐漸演變為門神。】
唐朝,天幕光影流轉間,尉遲恭按在腰間鐵鞭的手微微一緊。
初聞早年打鐵、投軍征戰的過往,他濃眉微蹙,隻當是尋常史官記述;可當“玄武門之變”四字在天幕中浮現,他猛地抬頭,眼中閃過一絲複雜——那一日的刀光劍影、血染宮闈,仿佛又在眼前重現。
待看到“恃功而驕”的評語,他耳根微微泛紅,下意識攥了攥拳。當年在朝堂上與同僚爭執、甚至在太宗麵前失了分寸的模樣,此刻想來竟有些羞愧。
直到“淩煙閣二十四功臣”“陪葬昭陵”的字樣亮起,他緊繃的肩膀才緩緩放鬆,粗糙的臉上露出一絲釋然,隨即又化為鄭重。
“民間門神?”聽到這後續傳說,尉遲恭愣了愣,隨即咧嘴笑了笑,拍了拍身旁秦瓊的胳膊,“叔寶,沒想到咱哥倆死後還能護著百姓,倒也值了!”
說罷,他望向天幕方向,鄭重拱手:“臣此生,定不負太宗信任,不負這身後之名!”
唐初太宗朝)
太極殿內,李世民看著天幕上尉遲恭的生平,手指輕輕敲擊禦案。當看到尉遲恭在洛陽救下自己、玄武門誅殺李元吉的片段,他眼中閃過一絲追憶,輕聲道:“敬德勇猛,屢次救朕於危難,確是國之柱石。”
待瞧見“恃功而驕”的記載,李世民微微頷首,目光掃過階下群臣:“朕當年告誡敬德‘富貴當知止足’,看來後世自有公論。”
隨後,當“淩煙閣”“陪葬昭陵”出現,他嘴角露出笑意:“敬德配享此榮,當之無愧。”
一旁的房玄齡躬身道:“陛下知人善任,敬德忠心耿耿,君臣相得,方有此盛世佳話。”
李世民聞言,望向天幕中尉遲恭的畫像,緩緩道:“願諸卿皆如敬德,儘忠職守,共護大唐。”
宋朝太祖太宗朝)
開封皇宮內,趙匡胤看著天幕上尉遲恭的征戰事跡,撫著胡須讚歎:“此等猛將,衝鋒陷陣、忠君護主,實乃將帥之才!”身旁的趙光義補充道:“更難得是知過能改,恃功而驕後能收斂,可見其心性尚可雕琢。”
當看到“門神”傳說,趙匡胤笑道:“民間以武將為門神,足見百姓盼安定、懼戰亂之心。我大宋當以仁治天下,讓百姓無需借‘門神’避禍,方能長治久安。”
宰相趙普躬身道:“陛下所言極是。尉遲恭雖為武將,卻能得後世尊崇,關鍵在‘忠’字。我朝當重文輕武,亦需倡導忠義,方能穩固社稷。”
清朝康熙時期朝)
紫禁城乾清宮內,康熙看著天幕上尉遲恭的生平,對身旁的胤礽道:“你看尉遲恭,早年出身微末,卻能憑戰功封侯,入淩煙閣,靠的是‘忠’與‘勇’。但他也曾恃功而驕,若非太宗提醒,恐難善終。”
胤礽躬身道:“皇阿瑪教誨,兒臣謹記。為人臣者,當知進退,守本分,方能長保榮寵。”康熙點頭,看向“門神”傳說:“民間將武將尊為門神,是盼平安順遂。我朝需輕徭薄賦,安撫百姓,讓天下太平,這才是真正的‘守護’。”
喜歡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天幕:盤點古人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